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赵艳春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17

4 、抓文中的标点质疑,汉语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体现在标点符号的独特作用上。因此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珍贵的教科书》写到: 快卧倒 ……” “指导员,指导员 …… ” “书 …… …… ”“你们要 …… 好好儿学习 …… 将来 …… ”可引导学生质疑:这些省略号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5 、针对文中的插图进行质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尤其要观察文章插图中的人物神态、自然环境等,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如教学《群众也在淋雨》时,启发学生看图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问,学生看图后质疑:下雨了周总理为什么不回去?周总理为什么不马上上车?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撑起雨伞?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已经根据插图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周总理的身上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

6 、针对课文结尾质疑

课文的结尾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留有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典型的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观察首段、尾段关系,抓住它质疑可以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或写法。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处质疑。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引导学生从首段去发现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好地方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全文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 ,层次清楚。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方法。如教学《自己去吧》一文后启发学生:你学会哪些知识和能力?学生可能说:“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也有说“我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我学会了自己叠被。” “我还学会了自己梳头。”等,教师这时就可以总结,同学们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本课的难点自然也就解决了。这是文与道结合的成功。学生通过自己感悟、内化,及时总结获得的能力,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总理身为一国总理,工作是那么劳累、简朴,要是现在还在世那该多好啊!现在有些大小官员,为什么还贪污受贿呢?今后的路,我们该怎么走呢?学生提问符合实际,又加深了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拓展了思维。

三.注重培养,使学生养成质疑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总之,学生学会质疑,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求知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①苏霍姆林斯基著,潘辛译:《让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载《外国教育资料》1990年第一期。

 

 

工作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教师进修学校 

通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新民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部

邮政编码:110300  

    真:87509779

电子邮件:xmzyc2005@sina.com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