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弱势”学校的“优势”管理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张强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30

(三)、科学管理,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1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我校根据各方面情况,给各班制定了班规和一日常规,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是否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我校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 、实现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要实现班级管理理念由靠制度管理到靠道德力量的感化的转变。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一种道德力量呢,我认为是人性本善思想下的公平、正义和礼仪。让学生始终相信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自己所有行为的最终目标都是向善的,这样有利于让我们的教育收到机械的制度所不能起到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我们正义、公平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礼仪是为了帮助他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达到身心的和谐。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由教师管理到班委会管理再到自我管理的循序渐进的转变。

4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因此,每个学期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班级开展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友谊,学生对这类活动乐此不彼,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就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这个集体。

5 、营造踏实严谨、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塑造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良好习惯,养成踏实严谨、刻苦转钻研的优异品质的重要性。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时刻饱满的学习热情、对学习兴趣的发现、良好的学习能力,更需要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踏实(珍惜时间)、严谨(细心地对待学习的每个环节)、刻苦(顽强的学习毅力)、钻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意识、研究的精神)。

6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进德修业,弘毅笃行”,“勤学多思、立志成才”,以黄姚中学校训、校风、学风为主要精神的黄姚中学文化,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走入这扇光荣之门的学生始终有着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与光荣感,深深地感受到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人精神实质,将这种精神外化为行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校是一所旅游古镇的窗口学校。学校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整体优化、提高素质”的办学目标,以课改为载体,以“乐教、乐学、乐管”为策略,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让校园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使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逐步形成优势。我们的做法是:

1 、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在这同时学校还加大投入进行校园设施建设。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润物无声,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                     

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我们重视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面对优雅的环境,我们坚持勤打扫、勤检查、勤总结、勤评比,从而培养了学生勤劳整洁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2 、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群体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的群体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夏秋两季的运动会上,师生共同参与,掀起了群体运动的高潮;大课间特色突出,广播操、球操、跳绳等,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跳运的旋律、飞扬的青春,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群体活动理念;传统项目也发挥优势,带动全员参与,长跑、长绳、乒乓球、队列等都曾在县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群体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达标率达100%,优秀率40%                     

3 、开展多彩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还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月”、“法制教育专题课”、“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校园电影周”、“手拉手,献爱心”等思想教育活动;“读书报告会”、“科技周”、“体育节”、“英语沙龙”、“文学社”等知识技能活动;“共青团志愿者行动”、“科技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 、加强师生管理,营造文明规范氛围                     

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我们按照“全面、人文”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学习、生活、卫生方面等的管理。学校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班主任管理办法,学生一日常规,安全管理、班级管理、食堂管理等制度,2001编定了《学校管理规程》、《学校德育工程实施方案》并日益修定、完善。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文管理”,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创编了《学生一日常规歌谣》,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指导行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自律、他律活动,增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们认为,一所好的学校的标志应该是:“师生最向往的地方;是生动活泼的乐园;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像花园那样美丽;像文化宫,时时吸引家长和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     

                                                   2011 9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