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议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张丽英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31

浅议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    张丽英

 

内容提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现代文阅读就是实施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激发创造力,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代文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而关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又是各类考试不可缺少的一环。就目前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占分比例均超过 30% ,所以必须加强现代文教学。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阅读的兴趣;二、重视课堂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三、指导现代文阅读方法;四、归纳阅读技巧。

(一)、拓展阅读新思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产生于需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结果会事半功倍。

1 、要敢于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鼓励学生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下)一文时,当时我根据教参的讲解设计了一个试探性的话题:过去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有一种理解是压抑孩子的天性,抨击封建教育的罪恶,你们怎么看呢?一个男生来不及举手就站起来说:我们现在生活充满了挑战,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三味书屋中的孩子,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应该改变一下?”另一个怯怯的女生站起来埋怨道:“大人总是莫名其妙错误理解我们的感受,所以有代沟。”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它,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教师把课本上的阅读教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2 、以课文为例,激发学生大量阅读。

教材中选取了一些名人名篇,有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讲课时我们把这些片段的前后内容或作者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作简单介绍,激起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学生能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本书。例如:学了《范进中举》,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学了《皇帝的新装》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了《藤野先生》读《朝花夕拾》等。然后组织专题阅读汇报课,通过阅读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对文本和其它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古人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的多了,知道的自然就多,也就能弥补自己实际阅历上的不足。因此,学生在学习之余,要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有时读的 一些,也未必就是坏事情。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作文中的材料引用面越来越狭窄,引用的材料越来越单一。这就说明,学生读的东西越来越少,懂的少了,学生在作文中又怎能材料出新呢?所以,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阅历,又能扩容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他们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3 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 “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 

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找出父亲送别时说的话。然后我分别叫几个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父亲关爱儿子的高尚品质。随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父亲关爱儿子和儿子爱父亲的句子反复朗读。这样,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父子深情这一深刻主题,通过这种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内外的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会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学常教常新,魅力无穷。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1 以本为本,紧抓课本,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例。课本分为六个单元,每一单元有精读课文,有泛读课文,单元与单元间还有“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另外还增设了“名著推荐与阅读”以及“专题”等专栏。在系统分析了语文教材之后,我认为,在教材编排上,正是体现了“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精神。我认为,培养学生的 现代文 阅读能力要从最基本的语文课堂学习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渗透阅读教学的新观念。

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屡屡发生这样的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1-5 小节,试着概括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意思。”在座的同学高声朗读,情绪非常饱满。可两分钟还不到,教者就匆匆忙忙地拍了拍巴掌:“好,同学们都读好了吧?哪位同学来说说?”结果,学生虽然情绪高昂,但阅读不到位,空有一腔热情也无济于事。举手发言者必然寥寥无几。

让学生阅读课文,所应采取的方法就是“渐息渐止”法。等到朗读声渐息渐止了,教者才可实施下一步教学方案,切不可浅尝辄止。迫使学生“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这种“赶进度”式的教学是得不偿失的,是应当废止的。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正餐”。无论从时间长短上,还是学生的精神状态上,课堂时间都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因此,课堂上的“教师讲”和“学生学”同等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 ( 不限于语文 )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其实,教无定法。我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就是——教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看作一个个阅读理解题。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重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的思路,要轻结果 重过程 重点拨 重启发。

2 以本为基,联系课外,重视课堂阅读拓展。

    重视了课堂阅读教学远远不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接受的信息较多,课外阅读也 杂多样。这 信息之中,我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

如在讲宗璞的作品《紫藤萝瀑布》一文之后,我布置学生找一找宗璞的其它咏物抒情的散文,如果找不到宗璞写的,可以找其它作家写的咏物抒情的散文,写出阅读感受。学生很认真地去找了,我也认真批阅了学生所写的阅读感受,更有学生对咏物抒情的散文有了兴趣,还动手写了出来,真写得不错。

    因此,要“以本为基”, 联系课外, 在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才不会变成“空中楼阁”。比如在讲名著《西游记》(见初一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时,我不仅讲了课本中的章节,还引导学生集中阅读“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抓怪”“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等精彩片段。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作了精辟的分析论述。

这样,课堂上以课本内容为学习基础,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杜绝学生把课外阅读转化为闲书阅读,而是要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3 以本为点,带动全面,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数量。

培养提高学生的 现代文 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应当长抓不懈。我提出的“以本为点”,就是要以课本阅读为发散点,为生发点,为基准点。课本阅读的方法,问题设计的方法,文章理解的切入点,这些都要对学生进行悉心讲解。课本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一般来说,让学生写阅读感受,写续文,做批注等,这些都是检查学生阅读质量的方法。在写作手法技巧,描写方法,叙事结构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赏析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赏析来提高阅读质量。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