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松桃民族中学校长 滕建勋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 编辑:admin 时间:2011-11-10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近几年,在我校完成了整体搬迁之后,通过“申示”,我校整合了资源,激活了内部动力,点燃了师生生命,获得了很多关怀、扶持和帮助,这些都是我校“申示”成功学校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必将成为我校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给学校的科学工作者发展极好的机遇。

        1、党委、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教育,更加重视民族中学的发展,这给民族中学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2、省地县教育主管部门及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双重指导和引领,给民族中学的发展双倍于其它普通中学发展的动力,给民族高中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省教育厅、省民委举办的民族高中校长论坛为民族高中创造了向教育专家学习,校长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办学经验的平台,为民族高中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4、省教育厅、省民委实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项目,给民族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5、国家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疆和民族地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这也给民族中学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6、我校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刚通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验收,这是省教育厅对我校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鼓励,这对我校更有力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更加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带来极大的帮助,为我校进一步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

        7、我校“申示”的成功,将受到地区招生政策的倾斜和关照,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将会促使我校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成了我校发展的良好机遇。

        总之,机遇很多,我校还将努力挖掘机遇,发现机遇 ,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促进发展。

        三、学校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1、我校刚迁入新校两年时间,老校积淀70余年的文化底蕴未完全对接好,与新校新时期相适应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未完全形成,学校观念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挑战;

        2、符合学校实际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尚未完全形成,学校强劲的发展态势尚未得到强有力的“校法”引领和保护,学校执行新制度的意识和行为还不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及执行力建设面临重大挑战;

         3、我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师资水平总体来讲,尚有待优化,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挑战;

        4、尽管我校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及新课改培训,但总感觉未取得大的突破,仍面临挑战;

        5、我校已基本形成了先进的德育模式,但实践得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德育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

        6、学校的硬件建设在省内属领先,但与周边的省外高中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主要是我校的各种功能室尚未完全配套(待即将启动的科技大楼、办公大楼竣工后有重大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仍面临着挑战。

         总之,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我们就会迎来大发展。

         四、特色办学引领内涵提升

         我校特色办学由来已久,也收到很不错的效果,但真正取得大发展大跨越,还是近几年。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松桃民族文化灿烂辉煌,我校处于这样的文化包围圈中,从诞生之日起就自然打着民族文化的烙印前行,只是属于一种自发的朴素的文化传承。近两年,随着我校“申示”步伐的迈开,领导的关怀,专家的点拨,学校的挖掘,校本教研的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全面兴起,我校特色办学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已经认识和体会到,以此为契机,通过认真的研究、总结和推广,以特色办学引领内涵提升,还将大有作为。

        1、为什么要引领?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把人的本质看作是自然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并且认为实践性是实现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基础和桥梁。他认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是一致。”这证明了人的本质及其状况是现实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实践活动造成的,也就是说实践性是实现人的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化的必然。因此,人要发展,必须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这也符合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真理的源泉,实践是真理的标准,实践是真理的动力,是真理的目的。人探寻真理的过程就是人自身丰富、完善、提升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常说,人的完美在于他的历历练。前苏联人认为,在“研究所里、科学院里”培养不出真正的博士,必须要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和打造才有可能。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成立50年左右便可以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了,至今未培养出来,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深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与我们现行教育过分强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不无关系;与我们的教育缺乏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不无关系;外国教育人士对中国课堂上学生“十分规矩”感到惊讶和不解,生活中活蹦乱跳的孩子一进入课堂便失去了天性,天长日久,孩子连生活中的这份天性也将失去,成为没有个性的书呆子,教育成了扼杀孩子灵性的工具。这与我们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格格不入,与我们的人的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新课改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凸显教育既要为孩子将来的生活作准备,又要使人不断完善的价值观;“教育即解放”,要求教育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心境,使孩子生命放光、心灵舒展、思想飞翔,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规范有余,灵活不足。到了今天,那种钳制思想,禁锢精神、贬抑个性的课堂教学,仍然十分广泛。笔者对这样的教育深恶痛绝 ,对课堂上苦不堪言的孩子们深表同情,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尽管矛盾,却仍在苦苦探寻解决的办法,以期把学校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学校。这样,学校活了,师生“赚”了(很多高考以外的东西),师生知识活了,智慧开了,生命润了,但学生考分不能输,千思万想,必须以此为底线。这是学生、家长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当然无法回避功利性。我们要坚决避免几年前南京市某重点高中素质教育搞得红红火火,但学生高考成绩严重下滑,导致学生、家长不能接受,社会不能接受,结果形式压力,学校又走回头路的现象发生。从理论上说,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矛盾,但在现行的高考中很难把握,也许学生素质发展得相当好,却未必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毕竟变数很多,而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再者,教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总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要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据悉,国家考试中心也深知现行考试的弊端很多,考试制度气度肯定要改革,如何改,却并不简单,但总的趋势是在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同时兼顾兴趣、爱好及特长,更何况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对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一是对身心和谐发展有促进作用,一是对思想火花的迸发有触动作用。我校大力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特色教育也是冲着这个高考趋势而来的,我们认为,这一天已为时不远。

        2、为什么用办学特色引领?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的显著特征,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我校经过多年来的办学实践,逐渐总结形成了符合我校的“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它以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芦笙、滚龙艺术等得为表现的载体。苗学者研究表明,这些苗族文化具有八大特性,即可接受性、广泛性、连续性、一致性、独特性、精神性、开放性、可塑性。我们可以利用其可接受性,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利用其广泛性,进行大力推广和传播,使人人都可以懂得和理解;利用其连续性,进行传承和弘扬;利用其一致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谐统一的精神;利用其独特性,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格;利用其精神性,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及美好的精神享受;利用其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利用其可塑性,可以激活学生的灵性与智慧,释放学生的潜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由于这些苗族文化具有了显著的文化特性,可以肩负引领学校内涵提升的伟大使命。

        3、怎样引领内涵提升?

        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在75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学校文化传统的角度看,这一特色实际上是我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相互作用的独特表现。

        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独立高级中学。而我县又是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有68万人口,其主体少数民族苗族占全县人口的42.8%,而我校从建校至今,历届学生中苗族学生占学生数的70%--80%之间,苗族教师在50%左右,学校历任校长大部分是苗族。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族人民能吃苦耐劳;团结,勇于拼搏;善良,讲究真情实意;嫉恶如仇,最忌浮华与虚伪;个性张扬,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苗族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苗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苗族人民创造着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工艺美术如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瑰丽多彩,苗族刺绣为中国“八大绣”之一,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驰名中外。苗族的节日甚多,凡节日必有苗族花鼓的表演,表演鼓舞的穿节日盛装,服装色彩艳丽、耀眼夺目。一场鼓舞表演,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苗族服饰展演会,更是一道精美的苗族文化大餐。

        苗族文化是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反映了苗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苗族文化不仅影响着苗族,同时也影响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校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我校成长壮大的条件。“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体现了“自强、坚韧、博大、张扬”的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

        (1)松桃的苗族花鼓独树一帜,它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又是一种融体育性、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学校将苗族花鼓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遗产,使苗族花鼓舞发扬光大;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学生表演花鼓感受到花鼓的艺术魅力,从而不断地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韵律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特长。通过苗族花鼓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聘请鼓王龙云辉为校苗族花鼓队的指导教师,并委派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的花鼓队先后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表演;在学校迁校的庆祝大会上表演;在县“苗族四月八”庆祝活动上表演;在县委政府举行的迎宾活动(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参加)中表演;在学校开学典礼、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这些表演受到县委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参加表演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受到考验,同时也增强了信心。表演的成功,使学生树立起体验成功的积极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拥有稳定的情绪,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参加苗族花鼓的训练和表演,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的舞台。

         (2)学校本着贯彻“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特色,精心采撷苗族刺绣这一艺术瑰宝,把刺绣这一高雅、精湛的艺术品引入校园、引入课堂。苗族刺绣使学生感受本地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家乡、了解民族、了解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责任感;学生学习刺绣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了美术课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刺绣使学生心思细密,不骄不躁,舒缓焦虑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利于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刺绣是件高难度的工艺,需要刺绣人动脑筋,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欣赏品味自己亲手刺绣的“艺术珍品”,不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还会愉悦心境、健康身体。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定位奠定了基础。

        (3)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孪生姐妹,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图形丰富多样,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学生通过学习剪纸,增强了对图案的认识,提高绘画能力,增强想象力,为学习刺绣奠定坚实的基础。

       (4)教师学生通过在“苗族文化陈列室”的学习,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文化,产生无限的思乡情怀和爱国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并自觉去保护它们,为传承民族文化做贡献。

        学校充分利用“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文化陈列室”这些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教育得以实现的,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民族文化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促进学生的成长,推动了学校特色的发展。学校抓住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芦笙这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强化其特长,发展其特长。这些活动的开展适应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的构建与发展,是学校文化长期发展的积淀,充分体现了我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教育价值观,必将引领松桃民族中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