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在京成功举行,对《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进行论证研判。如果此教学指南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全国中小学机器人基础教育将有了教学规范、教学标准、教学大纲,为验证广大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提供了检验标准。
□现场
专家论证机器人学教学指南
昨天,教育部组织召开了《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此次论证会由教育部主办,参会的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殷俊海,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处长刘铮,政策法规司处长张雪,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何晨光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白杰,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力群教授,北京市海淀区科协常务副主席李云飞,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浩,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60研究所无人机通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许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部长张红洛,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班晓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段星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系主任赵向阳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侯增广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范瑞峰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王维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侦查与情报教研室教官李媛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广民,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冯鑫鑫、潘翔,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庄中学教务主任雷福云,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小学教务主任杨志发,北京市密云区第五小学教务主任任利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武赟、闫祁等相关高校、解放军、研究机构、企业及北京市有关中小学校专家。
本次论证会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教授、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授组织主持,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韩力群教授宣布论证会内容,供各位专家论证研判。
专家论证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机器人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观念上的体育课比,现在的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增加活动量,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这其实是体育课最基础的目标。学校体育的第二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的运动技能。有了技能,就有了经常性的,全覆盖的体育比赛,通过体育竞赛才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今天我跟殷司长、刘处长来专家论证会,一是想表达对专家们的感谢,二是希望在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教学指南尽快出台,加入联盟学校的机器人教学工作不断地取得成功,机器人竞赛工作能够健康地发展起来,为机器人运动发展作出贡献。”王登峰教授说,“把专家聚集起来,编制教学指南,让每一个学校在上机器人课时,可以有最权威、最专业、最好的教材,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不断的推广,不断的组织比赛,这是我们今天召开论证会的基础。希望在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教学指南尽快出台,为机器人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授在讲话中强调,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非常有意义。推进机器人教育、编写机器人课程教学指南,首先对国家的科技发展,科技教育非常有意义。另外,让学生们从小培养机器人意识,认识到机器人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教育活动,也是人文活动。
“我们乐于见到,全国第一本机器人教学指南出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全国教育标准制定,包括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的标准,今后我们会大力推进机器人教育教学工作。希望通过专项讨论,使我们的机器人课程教学指南日臻完善,出台一本高水平课程教学指南,推进我国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体育走上新的台阶。”孙霄兵教授说。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何晨光教授称,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的召开,看到了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他非常希望各位专家在今后开展机器人学科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工委大力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创新发展机器人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培养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基础打牢了,方能实现梦想。希望各位专家在各自领域与我们工委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完善学科内容,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研究所、中航工业集团、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各中小学等参会专家纷纷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