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 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6-01-22
       □背景

       机器人素质教育进入校园

       自机器人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纳入国家体育运动项目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借鉴总结了国际机器人运动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标志着机器人运动的各级各类赛事在中国举办有了法律规范。由于机器人运动的本质是素质教育,通过科技与人的融合,必须遵循人的自然属性,极大地调动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创意发明能力。彰显明星效应的同时,极大化地推动教练员、裁判员等高素质专业人才大批就业。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5年3月27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

       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以机器人为学科知识的机器人素质教育正式走进校园、走进广大青少年,在我国校园内普及开展、规范开展、广泛开展。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技术作为战略高技术,无论推动国防军事、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开发,还是发展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美国、日本、欧洲等十分重视。服务机器人是当今前沿高技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按照国际机器人权威机构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指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一大类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不仅着眼于感知、决策与执行高技术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有望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辐射性与带动性,对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发展医疗康复设备、增强军事国防实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

       机器人学教学指南将普及

       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的问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介绍,机器人学中小学系列教材分类为机器人学小学教材(上下册),由空中机器人教材和陆地机器人教材组成;机器人学中学教材(上中下册),由空中机器人教材、陆地机器人教材、水中机器人教材组成。

       此次专家论证会上,所有与会的人员均对教育部组织召开的《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表示肯定,并对教育部提出的机器人素质教育是利国利民利子孙伟大工程寄予深切的厚望,纷纷表示教育部在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和教育方向引导,使我国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杜绝弊端,把培养人才、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的问世,为广大青少年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创意想象能力、解决动手动脑能力,提供了校内大舞台、大平台。

       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以严谨的学术观点、学术作风,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指南的每项内容逐一论证,集专家各方观点,从广大青少年学习目的、意义出发,以中小学机器人系列教材为基础,以《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为教学方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学分和实践技能知识学分相结合,为考评广大学生明确了标准和规范。

       最终,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以所有专家一致通过、高度赞赏为结论,同意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范围内颁布《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教学指南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教育史的空白,为我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健康开展、全面开展做出了贡献。

       京华时报记者任珊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