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小学校长抱67名学生过河走红 想让学生们走出大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7-18
       那天下午放学,学校全体老师将学生们护送过河。因大雨连续不断,之后学校要求家长每天接送。有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自己来上学的,段瑞就等在河边,将他们抱过河,直至前两天学校放假。
       “我曾以为自己不幸,但有一天我去做家访时才发现,很多学生比我不幸得多。”段瑞说。
       木多小学位于海拔2200米的东川区阿旺镇木多村,2009年,因撤点并校,并入村内另外两个小学后,木多小学成为村里唯一一所小学。学校只有6间教室、6间宿舍和一个仅够当厨房用的食堂,周围22个村民小组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学生们读到六年级都要到阿旺镇中心小学去就读。
       木多小学在山沟里,四面都是高耸险峻的大山,是阿旺镇最艰苦的农村山区小学。4年前,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的段瑞,来这里担任特岗教师。然而,一走进学校,“整个人都懵掉了”。
       那时候的木多小学,条件比现在更艰苦。一共有5个班,有156个学生,其中彝族学生107名,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学校。全校只有7名教师,都是男教师。过去,学校曾来过两名代课女教师,后来就再没有女教师来过。7名男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教所有科目,还得管学生的吃喝拉撒。
       最开始的生活让段瑞难以适应。他居住的房间是土坯房,遇上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得找出盆和桶到处接水,连床铺都遭殃。
       学校到镇上有30公里山路,山路崎岖,一到雨季,出行十分困难;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除了风声、雨声,偶尔吠叫的狗声,山里最好听的声音就是白天学校朗朗的读书声,以及下午放学后孩子们走在回家山路上的嬉笑打闹声。
       “我来自农村,从小努力读书就是为走出大山,没想到读完书却回到了更大的山。”段瑞说,当时十分犹豫,而最终选择留下来,仅仅是为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就在他自怜自叹时,一次次的家访触动并改变了他。
       当时只有31名学生住校,其他学生每天早晨5点起床,6点从家里出发,7点30分赶到学校上早自习,下午4点15分放学,到家已经晚上6点了。那时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们白天只能喝一盒牛奶、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早餐,一直要饿到下午放学。孩子们回家之后,还要喂猪、放牛、做家务,等着在山间地头劳作的大人回家。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