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1年补课花5万?“烧钱式教育”不能只怪家长“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7-28
于是“军备竞赛”就成了小学初中无休止的节奏,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如果自己减负了,别人都在补习,那么自己就没有了竞争优势。这个事实是很显然的。需要反思的,不是家长的焦虑和投入,反而是一些强势的培训机构,已经从教辅的功能,越位为决定孩子资质的裁判者角色。比如某大型机构暗地的排名,就会成为名校的入学依据。名校还会委托教辅机构进行考试摸底,目的就是为了抢夺到好苗子。如此商业机构和名校的技术性联盟,一下子就将政府努力营造的公平环境打破。没钱上这些名牌机构的,就变得没有前途。在这些机构考不好的,也更加没前途。应试教育直接移植到社会机构上,并掌握孩子上学的生杀大权,这才是最可怕的联盟,遗憾的是,这样的锁链已经非常牢固。
实际上,教育资源远远没有均衡的那一天,有优秀的学校,就会有更优秀的名校。家长希望通过12年教育,孩子能上到更好的名校,而不是貌似减负了,结果连名牌大学都上不了。所以与其去批评家长烧钱,不如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去清理名校和培训机构的这种联盟关系。
只有教育部门真心愿意去遏制这种无休止的以竞赛导向、考试导向进行教育的模式,公立教育才可能坚守自己的价值。也只有抵制培训机构越俎代庖的包办公立学校的职能,包括超前教课、超前学习,对孩子更公平的状况才可能回到公办教育里。当然,公办教育本身也不能为了口号上的减负,导致孩子面对升学竞争时无法适从。完全不依赖考试、不用比高低就能上名校,这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若真的实现了,也是对优秀生和优秀学校的一种不公平。既然家长都接受靠实力竞争的观念,那么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永远一概以“减负”为名,无视教育竞争的现实性了。
实际上,教育资源远远没有均衡的那一天,有优秀的学校,就会有更优秀的名校。家长希望通过12年教育,孩子能上到更好的名校,而不是貌似减负了,结果连名牌大学都上不了。所以与其去批评家长烧钱,不如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去清理名校和培训机构的这种联盟关系。
只有教育部门真心愿意去遏制这种无休止的以竞赛导向、考试导向进行教育的模式,公立教育才可能坚守自己的价值。也只有抵制培训机构越俎代庖的包办公立学校的职能,包括超前教课、超前学习,对孩子更公平的状况才可能回到公办教育里。当然,公办教育本身也不能为了口号上的减负,导致孩子面对升学竞争时无法适从。完全不依赖考试、不用比高低就能上名校,这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若真的实现了,也是对优秀生和优秀学校的一种不公平。既然家长都接受靠实力竞争的观念,那么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永远一概以“减负”为名,无视教育竞争的现实性了。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