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超能幼稚园里的教育实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咏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12-13
 
波子 绘
    “边老师,你的《超能幼稚园》害得我差点错过下火车!”慌忙跳下高铁后,我给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边玉芳教授发了一条微信。好久没有追剧的我,这次居然沉迷在一个真人秀节目中,连到站广播也没听见。这个节目就是爱奇艺的《超能幼稚园》,边玉芳是节目总策划和其中的边边园长。
    68天的教育实验,5个实习老师和10个萌娃走过自然课、运动会、戏剧课等幼儿园的日常,孩子们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曾被3个幼儿园退园的熊孩子变成了小暖男;分离焦虑严重的3岁孩子,变成了鼓励人、安慰人的元气宝宝;单亲家庭孤僻不语的小朋友,变成了有担当的小小男子汉;走路全靠抱的“懒癌”小胖崽,爱上了劳动还瘦了两公斤;输不起的孩子可以含着泪一次次爬起来,学会正视输赢;不吵不闹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孩子,大声喊出“你要自信一点”;体弱胆小爱哭的女孩,变成了爱笑的阳光宝贝;倔强自我的高冷公主,变成会换位思考的暖心“大姐大”;高智商却不懂分享的“霸道总裁”,变成了知错就改的小王子;爱害羞脸红的开心果,变成了勇敢大胆的小榜样……这些真实的故事证明,世界上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熊老师”。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光,孩子的绽放出乎父母的意料,也启发父母思考。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朵朵的画风我一看就看出来了。这是她妈妈,这是我,我们在太阳的位置,在照着她,她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她画了一颗心,里面是她。她的生活中有花,有小鸟,这个V是胜利的意思……她这幅画是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印象派三种画风的结合,我给它取个名字叫《一家人》。”身为大学老师的朵朵爸爸自信满满地解读女儿的画时,其他家长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但朵朵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呢?“这是向日葵,有个小朋友困在里边了。这个小鸟是古代的小鸟,这两个向日葵把它挡住了,它没法出去,这个小朋友就哭了。”听着朵朵的解读,朵朵爸爸自豪的微笑慢慢切换成了尴尬。
    这是10集《超能幼稚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真人秀节目的魅力就是真实,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期待的台本去演绎每一天的言行。画面上一簇簇虚拟的箭嗖嗖地扎在朵朵爸爸心中,仿佛一声声叩问着观众的心: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几个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几个孩子的心思被父母读懂了?
    美术课的主题是让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幸福”。边玉芳说:“画画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种表达,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小宇宙。怎样让孩子说出心里话?怎样让大人通过孩子的画笔读懂孩子?成人世界和幼儿世界究竟有着多大的差距?每个人都会从中受到启发。”
    家长们盲评时一致认为贝贝的画好,因为“很像”“能看懂”“很规整”,边玉芳认为这样评价孩子的画是远远不够甚至是错误的。画画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是最能表达孩子内心的手段,有时候比对话还直接和准确。“家长千万不要用所谓的像不像来功利地评价孩子的画。孩子的内心时刻在变化,不能站在成人的固有思维里一成不变地推测孩子的内心世界。”
    比如单亲家庭长大的轩轩,很多人以为他画的是自己和妈妈,但边玉芳却说:“孩子画小孩和大人的比例一定有大有小,轩轩画的两个人一样大,一个人有五官,一个人没有五官,说明轩轩的心里一定藏着故事。”
    原来,为了保护孩子,轩轩妈妈一直不让轩轩知道真相。孩子是很敏感的,找不到答案就会不安。边玉芳建议轩轩妈妈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孩子知道真相,这样孩子反而有了安全感,才是真的保护孩子不受伤害。
    同样耐人寻味的场景是商场购物。当获得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费用,得到自由购物的充分信任时,看孩子们买什么,也能观察到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内心世界。
    “物质上并不缺乏的一凡选了满满一购物车商品,她并不是需要这些东西,可能因为平时被管得太严格,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做主的感觉;轩轩只想着给妈妈买礼物,完全不记得是来买画笔的,不是他不听话,是心里有事。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边玉芳说。
    密室内外的家校互望
    “家长观察室”是超能幼稚园里一个神秘房间,10位家长在这里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看到孩子们的所有活动,时而揪心时而欣慰;最后一集亲子活动课时,5位实习幼师“交换场地”变身观察者,换个角度看孩子们和家长的相处。这个“全知”视角的密室,俨然一个家园(校)互望的放大镜。
    10个萌娃中,个性最鲜明的是5岁小男孩核桃。被姥姥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核桃,习惯了全家上上下下的簇拥,没有建立起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曾被3个幼儿园“劝退”。到了超能幼稚园,核桃只能和其他9个小朋友一起分享老师的关注,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法子吸引注意,大喊大叫、任性胡闹,都是为了引起关注。
    毫无经验的班主任俞灏明,最初使用的方式是说教,口气严厉地碎碎念,完全不顾核桃的表情和反馈。急得边边园长的虚拟形象一次次跳到画面中来点评:“忽略孩子情绪的一味说教不但行不通,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追来追去通常都是白费功夫,核桃说不定正高兴有人陪他玩追赶游戏呢。”“对情绪波动大、不妥协不配合的孩子,说教就是一枚助燃剂,随时随地会点燃他这颗小炸弹,可以采用time-out的方式,迅速把他放在一个安静又无聊的地方,远离奖励、关注和有趣的活动,一直到惩罚时间结束。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尤其有效。”
    边玉芳认可用剥夺奖励、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负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也提醒大人要看到孩子好的表现并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核桃不是自私的孩子,安装椅子时他会去帮助别人。只是好的行为举动没有被老师看见,得不到鼓励,自然就不再继续做下去。”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边玉芳建议采用支持性的处理方式,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冷静下来。当语言安慰和肢体安慰不管用、又不能让问题快速得到解决时,应该用玩具、游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小蜜桃分离焦虑哭着要妈妈时,俞灏明老师说‘妈妈马上就来接了’,对孩子说谎,绝对不行!”。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