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流学校,靠我们共同打造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李广俭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0-10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领导班子核心力量的凝聚,强化垂范和勤政、廉政建设,千方百计来促成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强化领导就是服务,就是为师师表,就是干事创业的教育。凡是学校的各种规范(制度),要求学校领导必须自觉践行,不允许有丝毫特殊,自觉培养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奉献的坦荡情怀,促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很旺的人气,为整个学校局面的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

“成也在师,败也在师”。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名师才能兴校。因此,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德、师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经过多年实践,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强化师德构建,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楷模,提高认识,学习英模,规范行为,倡导“既为师,当名师,当贤师”。做到为党的教育事业铁肩担道义,甘愿做“园丁”,做“蜡烛”,做“人梯”;其二,强化“五种精神”(终生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教育,把“两个善待”(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节课)作为从教的行为准则;其三,科学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制度,科学评定每个同志的绩效,做到奖惩分明,让教职工有压力、有动力,建构能力;其四,不断完善教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制度),多为教职工学习、借鉴提供尽可能多的“充电”机会;其五,不断强化教研力度,强化教研组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定向、支撑作用。长期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解析课例,提倡反思,长善救失,整体提升”的火线练兵活动,构建教育、教学、教研的“桥头堡”;其六,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强化四十分钟效能,推行“随机听评课”及课后反思制度;其七,积极推行科研兴校,名师兴校,以质兴校工程,创设“厚积薄发”氛围,保持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其八,在坚持常规教学,整体兼顾的前提下,强力推行“培优帮扶”阳光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分层教学,一个不拉”的新经验,“课外活动”、“特长重塑”等作为传统,始终坚持;其九,强化以问题为课题的教学、教研攻关意识,以教研促教改,注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行为;其十,强化“终生学习,注重修炼”的意识和“驾驭教材,通览教材,深谙题型,驾轻就熟”,一步一个脚印向“通才”上登攀的努力;其十一,真正推行教务公开、教学民主制度,多给教师创设参与教学、教研的机会和条件,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职工解决尽可能解决的后顾之忧……

积极坚持“教育、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治校方针。

多年来,我们把科研兴校,以质兴校视为立校之本,把教研作为教学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以深化课改、深化教研为龙头,为我校实施优质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标教学在创新条件下的探索》、《“双主体”育人的研究》、《班级管理工作方略新探》、《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与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校本教研的开发与拓展》、《中小学生学力素质水准建模与研究》等重大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在教与学、管理与调控、深化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提升了教育、教学、教研的含金量,拓宽了优质教育的新天地。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