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流学校,靠我们共同打造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李广俭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0-10

我们从培育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入手,着力抓教研、促教改,强化教研与教改的整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采取了十大策略:

其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

“深化理论学习雷打不动”,校务会、全体教职工会、教研组活动历来坚持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了很浓的理论学习氛围,为厚积薄发积蓄了后劲。仅2010年度,教职工共写出500多篇读书笔记约25万字,课后反思240多篇,为教育教学的扬长避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其二,狠抓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组的支撑功能。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年级组长的带动,教师根据年度(含学期)工作计划进行新课标研讨,或进行周前集体备课,或进行具体学情的分析与讨论,或为某位教师的公开课出谋划策。通过这些活动,整合了每个年级的集体智慧,缩小了班与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提升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三,“走出去,请进来”创造多种学习渠道。

为了丰富教师们的实践经验,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有效借鉴,我们每学期都要派出一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和共建单位去作公开课,并注意听取各种反馈信息。同时,还经常把外校、名校的优秀教育专家(含教师)请到学校,来作课和作报告(含评课),为沟通交流广开渠道,收效极佳。

其四,以公开课为契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渠道,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更是体现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这是我们的一贯方针,我校每学期都要通过公开课提升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仅本年度,就组织青年教师上校级示范课13节,创优课48节,小组内公开课37节,共98节,真正做到了“内练硬功,外树形象”。

其五,积极向外推课,提供打造名师的平台。

本年度,我校讲省级优质课2节,市级5节,获国家级课例奖8节。此外,我校还承担北师大教材的同步课题录像课32节,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其六,致力教学与科研的整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这一教学战略,并在深化上打攻坚战。仅本年度,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有10篇;被收录入国家重要文献专集的有3篇;获奖论文49篇,其中市级44篇,省级1篇,国家级4篇;参与实验课题15项(含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重大课题4项),其中一项国家级课题结题,3项市级课题结题,7项市级课题立项并开始研究;参与国家级教学设计3篇,参与省级课件比赛6个,获国家级及省级辅导奖14个……

其七,用好“五个探头”,做实、做细教学质量检测。

“五个探头”是指:听评课(含随机推门听评课);坚持教学常规检查;考试成绩定向、定量分析(含教学反思、试卷分析与反思等);深入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诸方面进行把脉、辨析);畅通社会、家长、学生反馈意见的渠道。

其八,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提高教学质量。

每学期我们均举行富有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比赛;四、五、六年级的作文擂台赛;三至六年级英语的听、说、读、写比赛;一、二年级的口算比赛;三、四年级的计算比赛;一至三年级的写字比赛;三至六年级的钢笔字比赛;四至六年级的手抄报设计大赛;全校绘画大赛等学科竞赛,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各种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九,常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理论及学法,教法研讨;二是抓好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三是坚持名师带徒,盯人帮带战略;四是典型课例导引辐射;五是帮助新教师上好入门课等(含常年坚持三笔字训练,要求每学期每位青年教师要写粉笔字展示80板块左右)。认真落实“构师德,塑师魂,晓理念,提师能”工程。在深谙课标、通览教材、驾轻就熟、精讲、精练、重在“会教”、“善教”、“善学”上下功夫。

其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领域涵盖:美术、书法、篮球、乒乓球、音乐、外语、电脑、电子琴、舞蹈、语数培优补差、作文训练等类别,一般参与率在30%左右,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

十年来,教职工发表在市级以上CN级刊物上的文章180多篇,获奖论文1200多篇,结题的教育、教学课题80多项。

履行科学管理,推行依法治校。

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杜绝人治,促进和谐”的重要法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制度的制定,要科学、要规范、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力戒随意性、盲目性、短视性。制度一出台就要常抓不懈,要注意过程管理,尤其要时时彰显人性化成分。

特别是近几年,我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局,本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活工资,竞聘上岗,绩效评定,奖惩评价,班主任工作评价等实际需要,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学校管理上台阶,为学校依法治校,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校激活了一潭活水。

精心打造“精品”学校,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

近年来,尽管在公用经费、师资编制、社会需求、课改深化等方方面面均十分艰辛,但学校还是本着“一切服务教学,一切服务老师,一切服务学生”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不足,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和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软件”实力,十年来除先后竣工了几栋教学楼、办公楼、家属楼、综合楼,硬化了操场,绿化、美化了校园,改造旧房、危房等大工程外,还陆续添置了大批教学、办公用品、微机室、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电子琴教室、形体训练室、舞蹈室、书画室、影像监控等设施,改善了教学办公条件,并注重师德、师能的构建,为学校进一步上档次,上品位,奠定了较为上乘的软硬件基础。较高的教育资源,成了众望所归的精品学校。

……

由于学校励精图治,不断拓荒,加上全体教职工的精诚团结,敬业奉献,通力协作,不懈耕耘,绩效在相对可比的单位时间内还是颇为可观的。仅近十年,共获得170多项市级以上不同类型、不同内涵、涵盖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奖项,其中重量级的国家级奖项60多项次,在附小发展史上抹上了重重一笔,并首批通过了新乡市办学条件综合评估“市级示范性学校”的验收,并被国家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特色学校”、“十五课题实验先进单位”等荣誉。

“成功背后存不足,扬长救失须拓新”,新的形势,新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新的需求,都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和不断攀升的韧性及毅力……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