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名师点评“小高考”首日四科难易状况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04-09
新华报业网讯  2009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昨天正式开考。根据政策调整,第一次报名参加必修科目考试单科成绩每得到一个A等,考生可在2010年高考总分中加1分,如得4个A,则加5分。首日开考的物理、政治、生物、地理四门科目试卷难易如何?考生冲A又有哪些难点呢?本报昨天特别约请4科名师作权威点评。

  物理:

  奥运会、神七都进了考题,得A不易

  考生反应:最后两题“拉下A”

  记者在南京金陵中学考点采访发现,物理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表情沉重地走出考场,记者一打听,原来考生普遍反映卷子难。

  接受采访的考生中,没有一位有信心夺A。田家炳中学一位考生告诉记者,物理选择题比较简单,第一题平时训练中就做了至少5遍。“过关基本没问题,但是最后两题难度比较大,得A就不容易了。”一位同学摇着头说。“最后两题总分值在15分,就是拉开差距的题目。其中一道关于计算向心力的大题难倒了大部分同学,这道题的难度明显偏高,所以想在物理考试拿到高分也不容易。”宁海中学的一位同学抱怨说最后一题题型都没有看过。南师附中的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虽然最后两题自己都做了,但把握也不是很大:“还要看老师批卷如何给分,感觉最后一题就是要把许多想拿A的学生拉下了马,我感到物理拿A很悬。”

   名师点评:考题又新又广

  点评人:金陵中学崔卫国

  总体评价:

  一、考查的知识面广。整个卷面题量28题,23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3道计算题。28道题考查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必修内容中的考点几乎都有涉及,5个实验考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体现,8个B级考点全部体现;

  二、试题背景新。2009年的试题中出现不少新颖的背景材料。比如题2中以“2008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双人划艇”为载体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题11中以“神舟七号”返回为背景考查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三、编题来源“多途径”:1、题目来源不忘课本:如题1关于“参考系”的考查源自必修1第一节课本习题,题5源自课本“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示例图等;2、试题有考查物理学史的动向:比如题4考查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研究;3、多处体现实验方面的考查:如题19、题21等,有的是演示实验的考查,有的是分组实验的考查。

  得A分析:试题的安排先易后难,考生很容易进入考试角色,但想得到A并非易事。全卷整体有80%以上的容易题,属于A级考点考查内容,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生拿到B等级是轻松的。但要拿到A等级并不容易。较难的试题当属题27和题28。

  题27的背景是物块在长为L的小车表面滑行,判定物块能否滑出小车的另一端,尽管地面光滑,因两物体的速度不等和加速度的不一致成为学生理解上的一处困难;再进一步求解物块从车上掉到地面时与车之间的距离,尽管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去解决,但这种运动的相对性的存在仍然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处困难。

  题28的背景为一细线牵连的两个环套在V形框架上,以V的对称轴旋转,要求分析绳的拉力与环的角速度的关系。本题对环的受力分析走向空间立体方向上的向心力的分析,需要建立正交坐标系求沿圆周半径方向上的合外力。在推测环的运动趋势时,摩擦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如何发生变化,存在最大静摩擦力的时刻和绳产生拉力后其他力是否变化等等,这些理解上的“点”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个“坎”。

  政治:

  考了“奥巴马”,“文理分科”考题易导致失A

  考生反应:多看时政就不难

  南师附中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今年考题和时政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奥巴马的当选、大陆和台湾的“三通”问题、农村改革问题、太空舱外行走等都在考题中有所涉及,国际关系问题也在后面的答题中成为重点。最让考生们意外的是最后一题探究。直接把“文理分科是否赞成”作为考题,自己感觉很新颖、很贴近。和之前的物理考试相比,学生们拿A的信心比较足,平时成绩不算拔尖的学生出考场都表示有拿A的把握。宁海考点王同学是政治考试较早交卷走出考场的考生,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的政治试题不难!政治试卷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很多试题与我们身边的时政新闻有关,只要平时生活中多看新闻,这些题目还是很容易答的。例如,有关于今年中日韩的会谈、中国海军向索马里派出军舰保护中国的商船、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国内分别出台了什么宏观政策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新闻中反复播出的重要时政新闻,平时稍加关注就能答得上来。”

      名师点评:引入时事热点,区分度较为明显

  点评人:金陵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鼎宏

      总体评价:一、兑现《考试说明》承诺。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难度比例、内容比例均符合命题指导思想、测试内容预设要求。试卷用“5图2表+文字”呈现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典型题示例”,体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

  二、彰显当今时代精神。试卷引入时事热点,所选取和涉及的问题,贴近学生,贴近课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大陆台湾“三通”、改革开放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新中国成立60年、神舟七号航天英雄、志愿者服务、美国总统选举、金融危机中的国家宏观调控等国家重大事件内容在试卷中均有涉及。

  得A分析:选择题第27题将历史小说与哲学有机结合,背景材料新颖,考查考生的文史知识宽度和对意识内容、作用把握的深度,有创意;第29题图文并茂,在“变废为宝”上作文章,切口小,涉问巧,考查考生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概念区别的掌握情况,迷惑性强。最后一大题,立意高远,将现实的未有定论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文理科该不该分科”问题作为探究题展现在考生面前,让考生参与讨论、探究,既给扩散性思维留有空间,又给予学生极大的得分余地,符合课改精神。对于基础知识扎实,迁移变通能力较强的考生而言,得A是有望的。对于大多数基础知识较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生来说,得B是不难的。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