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前夕,《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三部上市。据《成都晚报》报道,这回主编“别有用心”地把“零分作文”首次和“满分作文”放在一起。让人意外的是,绝大部分网友认为,“零分作文”构思巧妙、文风犀利、观点另类,而“满分作文”除了华丽的文字和“积极向上”的主题,并没有更多让人感到新鲜的东西。
据报道,该书第一部和第二部热销近40万册,有人认为,如果评选近年来最具娱乐气息的图书,这本书肯定高居榜首,因为许多人是把它当段子来读的。更有严肃认真的评论者指出,这本书实际上是一面映照中学语文作文教育的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教育的弊端。
■正方
呼唤“我手写我心”
零分作文能走红市场,真是一种绝妙的讽刺。虽然说,零分作文可以当作高考生的反面教材,社会人士也可以拿它当段子来解读,但是更主要的,我们更应当反思时下作文评价体制中那些罪与罚——我们的作文评价体制究竟是怎么了?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作文可以得零分?我们都知道,文科老师喜欢给“辛苦分”,在政治、历史、地理之类的考试中,还流传着“只要写字就会有分”的说法。而高考作文,何以就没了所谓的“辛苦分”了呢?高考体制凭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们一点“辛苦分”呢?
笔者拿一篇高考零分作文为例。此书中有一文叫作《北京的符号》,文中将北京的高房价拿出来作了调侃。可是,从高考体制中走过来的人都知道,这里讲的符号,更应该是指一些积极的符号,比如风景之美丽、空气之新鲜、居民之热情等等。而只是涉及房价过高、交通堵塞等问题,虽然是事实,可到了高考面前就是“跑题”,得零分也就不足为怪了。问题是,高房价、交通堵塞等问题,在媒体界早就直言不讳了,可到了教育界,还像个掩耳盗铃式的命题。一句话,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一定要积极向上才行,一旦有点叛逆,就会让你粉身碎骨。显然,我们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个纯洁无瑕的高尚年代,全然不顾及孩子们的早熟现状。
有人将零分作文分成三大类,愤世嫉俗型、玩世不恭型、挑战高考型。说来真是好笑,难道一个高中生不能“愤世嫉俗”一下吗?不该像道家学派、游侠学派那样超然世外、“玩世不恭”吗?不该在高考作文中批判一下“万恶的高考”吗?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文章更主要的特点则是“我手写我心”。一旦学生们都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会撒谎了,每个学生的那份天真与正义,则完全化成了乌有。韩寒说“人生第一次撒谎从作文开始”,笔者再补充上一句:人生的真诚,请从零分作文里唤回。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