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点评:试题难度降低 分数不见提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6-17

  南都讯 2010年广东普通高考评卷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各学科的评卷工作已完成过半。今年考生答题的情况如何?中学各学科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就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邀请了目前正在考场评卷场上“奋战”的各科评卷组组长进行点评。

  试题难度降低,分数不见提高

  今年广东高考试题考生普遍反映“不难”,但高分是否也能不“难产”?多科目评卷组组长却反映了同样问题:虽然试题难度降低,但考生的分数不见得提高,在基础方面的失分让人惋惜。

  今年语文科整体难度有所降低,语文评卷组组长张玉金教授预计今年全卷平均分会比2009年略有提高。但让评卷老师们失望的是,作为基础的文言文断句和翻译题看似容易,考生答分却低于去年。此外,最受社会关注的作文题,从目前评卷情况来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偏少,预计作文平均分比去年略低。

  英语科的两道写作题,今年不少考生走出考场高喊“狂简单”,但评卷老师反映,很少考生写出完全符合语法的句子,不少考生为了增加信息量乱套从句,导致写得越多错得越多。

  文科综合科地理部分,由于对区域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北美洲”答成“美洲”“非洲”也大有人在。

  文/理科综合六学科均可分拆改卷

  据了解,虽然文/理科综合每份试卷包含了三个不同学科的试题,试题也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但整卷没有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知识或技能综合考查的试题,综合性试题只涉及单学科内容。

  因此,在评改试卷的时候,文/理科综合所涉及的六门学科均可分拆改卷,以此分析考生水平。

  通过对今年高考试题命题走向和答题情况的剖析,多位评卷组组长不约而同呼吁:中学教育应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各科点评

  【语文科】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题失分多

  ●点评人: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张玉金

  从考生答卷情况看,整体答卷都比较好,估计全卷平均分会比2009年略有提高。选择题覆盖面大,无偏题怪题,考生得分较为理想。在非选择题中,古诗鉴赏题,由于选的是中学生所熟悉诗人的诗词,贴近中学语文教学,考生整体答得不错;默写题的错字比往年大幅减少,进步明显;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素材也为考生平时所熟悉,考生易于入手作答等等,这些题目考生的分比去年略有提高。

  今年语文试卷整体难度虽有所降低,但有些题目,考生要得高分也不易。如文言文断句和翻译题看似不难,但考生答得并不是很好,平均分略低于去年。作文题大家都有话说,都有事写,写身边的事情的多了,写新八股文的减少了,考生运用语言较往年规范,不恰当地将方言、网络用语运用到高考作文中的情况也少了。但从目前评卷情况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偏少,优秀作文不多,作文平均分估计比去年略低。

  从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重视作文审题的教学。考生对“与你为邻”中的“邻”理解不准确,什么东西都当作“邻”,这影响了作文的成绩。二是应当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22、23题语言综合运用题的答卷情况,以及作文的语言表达来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不够强,还应该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

  【数学科】

  基础不扎实审题不到位

  ●点评人:数学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丁时进

  试卷暴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考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入,推理论述不严密;部分考生审题不到位,答题不规范,运算能力差,解题过程不完整;部分考生缺乏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薄弱。

  通过对今年广东数学高考试卷的评阅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重视基础,回归课本,突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注意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背景、过程和本质。(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突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5)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作答、认真书写、严谨推理、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英语科】

  写作题乱套从句写多错多

  ●点评人:英语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 周榕

  从现已批改的试卷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在基础知识应用题得分较好,反映出扎实的语言基础能力。但部分考生的语言基本功还是不够理想,如对sw eet一词的比较级,不少考生写成more sweet,sweetter,sweetier,more sweeter,sweetless等,将单词warm和present抄写错的人也不少。

  今年英语考题的语篇情景真实,语言地道,渗透着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气息,如英国家庭的度假情况,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介绍,美国公交车和建筑物的门的特点等。如果平时注意广泛涉猎英语国家的历史、教育和生活习俗等知识,对正确应答有关的题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如听取信息这道题,如果熟悉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里根),要获得该题的得分并不难,但遗憾的是该题的平均分并不高,这可能与不少考生不熟悉该人物有一定的关系。

  两个写作的题出得较好,很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强,中低水平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但同样由于基础语言能力不到位,很少考生写出了完全符合语法的句子,很多考生时态观念弱,主谓宾结构混乱。不少考生为了按要求用五个句子表达完有关的意思,千方百计套用从句以增加信息量,结果画蛇添足,增加了错误,影响了得分。所以中低水平的考生应解决好句子复杂度与语句正确性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复合句当然好,但如果没有把握时,不如不用。对高水平的考生则应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表达,写出新意。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基础知识缺乏分析题失分

  ●点评人:历史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陈长琦

  通过几天的评卷,就学生答题情况看,广东中学历史教学情况是好的,但有两个问题仍应引起注意:

  一、基础知识训练应加强。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历史学是靠历史事实说话的学问。试想一个连基本历史知识都不具备的考生,何来历史问题分析的能力?能力应该是在基础知识之上、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39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6-1985年美国关税变化的原因。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史实,所以就无法回答出这一时期美国关税由低到高的原因,只能在材料上反复解说。另外,该题第3问,要求学生列举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些学生也答不出,或者概念混乱,答世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反映这些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38题第2问,要求考生回答20世纪初中国为何兴起学生留日的热潮。此类问题,一般的能力训练都应该要求学生有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回答问题的意识,有概括中、外两方面历史原因的能力,但有一些考生往往只具单线思维能力,没有复杂思维训练,只答日本有需要学习的原因,不答中方原因,缺乏整体思维、概括能力的引导与训练。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