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床挤两个人,睡得腰酸背痛
成本两千一月,花钱“元元”计较
今年暑期大学生实习状态调查
为了节约房租,两三个人挤一间10平方米的房。原本花钱大方的女生,如今买条裙子也觉得肉痛。
暑期实习,让大学生们直叹:“工作太不容易了”。
实习,将现实生活照进象牙塔。虽有诸多不如意,但“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我愿意接受挑战。”
开学在即,本报针对大学生的暑期实习状况,以50多份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做了一份调查。
那么,他们的暑期实习生活,究竟如何?
不再为修学分而实习
最看重单位实力,为提高个人能力
50多位大学实习生,分别来自经管、人文和理工类专业。他们的实习单位,包括IT业、广告传媒、制造、房产、金融、零售、外贸及服务业。其中,75.8%的学生表示,“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
在50多位大学实习生中,51.5%的人为大三学生。这个暑期,对他们来说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大四毕业年的找工作。
因此,他们特别希望,通过实习“提高个人能力”(占比45.5%)或是“增加就业筹码”(占比27.3%)。为修实习学分的因素,已不再重要。
48.5%的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最看重单位实力。
“一个好的实习平台,对找工作有帮助。而且,好平台也能学得多。”杭州下沙一所高校的学生小吴说。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她,这个暑假就在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实习。
至于实习单位是否给予补贴或是实习费,他们并不特别在意。“只要是好的单位,不给实习费,也没关系。毕竟,我是去学技能的。”小吴说。
不过,想要进入实力强的公司实习,并非易事。48.5%的学生,通过父母或亲戚的关系,找到实习岗位,小吴就是其中一位。
“我还有个同学,虽然有关系,但还要经过三轮面试,才能进去实习。怎么实习,都这么难?”小吴轻轻地叹了口气。
一张床挤2个人,睡得腰酸背痛
61.5%的学生,选择离开老家,到大城市实习。除借宿亲戚家外,30.77%的学生在外租房,与人合租。
经历了找房租房的曲折,他们头一回感到“跨入社会不易”。
萧洋(化名),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大三学生。今年6月,她在学校的实习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事业单位实习的岗位,主要做人事代理。
原本,单位承诺安排住宿。可临近实习却变卦了,可学校远在下沙,“坐公交车得坐上3个小时才能到单位。”租房,是唯一选择。可找了四五家,都遭拒,“半年以上才肯租。”萧洋回忆。
幸运的是,网上有人发帖寻找室友。萧洋另找了3名同学,一起合租。这是套跃层大套,“住1楼的那4个,也是学生。”萧洋解释。
4间卧室住8人,也就是一间住两人,同睡一张床。“刚开始,挺不习惯的。一觉醒来,腰酸背痛。”萧洋笑着说。
成本两千一月,花钱“元元”计较
租房,抬高了实习成本。那么,实习期间,实习生每月究竟开支多少?36.4%的学生表示,“每月开支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分摊后,一人每月房租562.5元。加上水电费与物业费,光租房每月就650元。”萧洋算了下。至于饭费,“外面吃很贵,没有10元以下的”,每月得吃掉1000多元。
就算在外租房,也要在交通上花钱。57.6%的学生表示,“光路上时间,保守估计单趟就要1个小时。”
经济负担与交通不便,成了36.4%学生实习期的“最大困扰”。
“其实,工作本身还是挺开心的,同事关系也和谐。但就是经济压力太大。”小吴坦言。“在学校三四个月花的钱,现在一个月就没了。”看着卡里的数额直线下降,小吴心里发慌。
实习,让她深切感知“工作很不容易,我不想再多花父母的钱了”。花钱大方的她,学着精打细算。原本买东西不看标签,现在居然注意到盖浇饭居然涨了3块钱,“这在以前绝不可能。”
实习后,她也不再轻易入手新衣服。上周末,与朋友逛街,她看中了一条裙子,“可打完折居然要300元,太肉痛了,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