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暑期大学生实习调查 最看重单位实力为提高能力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8-30

  离家工作,感觉孤单

  “在杭州实习,感觉挺孤单的。”肖安(化名)说。虽然她在杭州上学,但实习的准社会状态,让她忽然对这座城市感到陌生。

  “看到街上穿梭的车流,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没有一辆车为我而停。”肖安出了会儿神。实习的头几天,她哭了,“挺想家”。

  在杭州租房实习,“没有人给你做饭,没有人来关心你的生活起居。而且周围的好友都回家了,周末没有人陪你,你还要像个上班族一样去工作。这一切跟我以往的生活差太多,一下子真的很难适应。”

  陌生,萧洋也有同感。搬家那天下着暴雨,她和另一个同学拿着很多行李,无法撑伞。两人淋得浑身湿透,“落魄”地走在大街上。“当时,忽然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没有亲人在身边,挺难受的。”萧洋笑了笑。

  经常加班

  每天工作10小时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需要适应的除了生活,还有工作。69.7%的学生表示,“需要经常加班”。

  小茜在一家直销公司做销售,每晚11点才回到租房处。到家时,室友已入睡。每天超10小时的工作,“逼”得雯雯有点“走火入魔”。室友,也难逃她的推销攻势。

  超时无周末的工作,“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小茜苦笑。她更迷茫的是,“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坚持”、“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同样焦虑的,还有小哲。原本,他还挺高兴的,“能进一家知名制造企业工作。”可进去后,他挺失望的,“我被分配到流水线上工作”。封闭的工作间里,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我都快抑郁了”。

  没有了娱乐活动,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除了微信摇一摇,就没其他方式可以找朋友了。”他自嘲地笑着。“这样下去,连找女朋友的机会也没有了。”他开始担心。

  理想与现实的

  落差太大

  实习中,最困扰学生们的是什么?60.6%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不足”、“自身综合素质不足以适应社会”、“实习不能提高自己能力”及“很难找到适合的实习岗位”。

  有人,将这归结为“想象与现实之间产生的落差”。

  小海原以为,证券公司就如电视上成功人士一样,“操盘玩股票,掌控着几百万元”。但去了才发现,“想要入门,太难了。”

  为了建立客户,小海得天天跑银行。“等客户两三个小时很正常,刚开始会很火。毕竟,以前从没受过这种委屈。”小海笑了笑。有一次,已约好与银行大客户经理的见面,可等了一下午,不见人影,手机关机。回到单位后,那位经理来了电话,“我只得再跑一趟。”

  一点点学

  从基础做起

  “心态很关键,”小吴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期,“别人怎么可能放心给你重要的事做?”从基础做起,也就成了自然。

  其实,小吴的心态一开始并不好。实习头一周,她情绪低落。读市场营销的她,做了内务,“每天整理资料,做得很杂,感觉什么都没学到。”

  与父母兄长聊了很久,小吴想通了。“房地产行业很特殊,销售洽谈中,涉及很多商业机密,不可能轻易让一个实习生知道。”她说。

  其实,“做内务挺好的”。整理资料中,小吴知道了新楼盘的一期、二期与三期工程的详细情况,比如地理方位特点等等。“这些,都是打基础呀。”小吴说。她还学会了用EXCEL分析图标,“这个对以后做市场分析还挺有帮助的。”

  “我想先打好基础后再做其他。”小吴认真地说。而且,“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我愿意接受挑战。” (实习生 黄晓巾 毛文秀 记者 高逸平)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