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改变已刻不容缓
来源:雅虎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0-10

 

        青春期性教育是每个学生、家长、老师所必须正确面对的头等大事。能否合理、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量事例表明,有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指导而耽搁了学业甚至是误入歧途。

        他们当中有的面对自身的性器官发育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因为害羞而难于向父母和老师启齿,整天忧心忡忡,为本来天真快乐的学习生活涂上了一抹浓重的忧郁。还有一些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道听途说了不科学乃至不健康的、情色知识从而成为了自身性欲的俘虏。

       “我们站起来,双臂向身体两侧张开,双手垂下,这就好比一个女性子宫的形状,两个手就是卵巢。”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中小学开展防范艾滋病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蔡泳清楚记得:涉及生殖健康的部分,那时总被放在系列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且多以游戏参与形式为主。

        蔡泳说,这是为了让孩子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游戏也是为了让孩子“脱敏”。

        “脱敏”,一个专业的医学名词。简单说,即通过某些药物或行为治疗,消除个体的敏感状态。在眼下沸沸扬扬的关于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纷争中,有人就指出,其实不止孩子需要“脱敏”,一线授课老师、处于顶层设计的性教育专家,乃至广大老百姓都需要一次“集体脱敏”。此后,我们才能真正讨论青少年性教育当如何开展。

        据新华社电近日举行的“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络和论坛等。与会专家呼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扩大教育覆盖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虽陆续发布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与计划,但对“性教育”始终羞涩,而将其包裹于“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以及“防艾教育”中。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40%的中国人性教育起始年龄在13至16岁,但有18%的人表示至今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性教育。调查显示,青年人获取性教育的渠道前五名是互联网、书籍、杂志、朋友和学校。

        然而,八成受访高中生承认“目前有男朋友、女朋友”,其中近三成赞成“一夜情”;九成中小学生不知道学校必须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五成学生至今未正式上过一节“性教育”课……


     “前卫”和“个性”早成当下青少年的标签,尽管他们的很多言行至今不在主流传统观念的接纳范围内。现实告诉人们,或许他们真的没有错———“大人”们常常在雾里看花,用自认为清晰其实却很朦胧的方式面对同样懵懂迷茫的、别人的青春,并从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记者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学低年级里,男女生混合同坐,女生文静,男生好动,有利“取长补短”。

        然而到了五六年级,男女生之间就被划了界限,离行离列,彼此不可“跨界”。到了中学,男女生之间稍微有一点“暧昧”,立即就会受到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你不许这样,他不能那样……”,行为如囚犯一般被规范。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共 8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