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掀起性教育的盖头来——杭师大附中的性教育探索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5-09
    日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家长会让家长们眼睛一亮:家长会前,570余位家长被拉到学校报告厅,听一堂《向青春期的孩子奉献理智的爱》的讲座。

  “我只在乎你,但是我真的不懂你”、“性文化氛围的日益熏陶,青春期提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趋势”、“在孩子的一生中,考试分数重不重要?还有什么比考试成绩更重要?”主讲人是杭师大附中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李莉,她用了23年时间让青春期学生和家长们直面“性教育”。

       遮遮掩掩第一课

   “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剧烈变化。一方面,生理上的剧变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变得陌生;另一方面,性意识的觉醒,性兴奋、性冲动的出现使他们萌发了对异性的注意和兴趣。许多人会因此感到困惑、紧张、焦虑、不安甚至罪恶感。”校长任学宝向记者介绍说。“性教育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掀起盖头。若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出现早恋,甚至是不当性行为,产生异性交往障碍等。李莉副校长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保护、性审美和性伦理等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引导他们正确与异性交往,使他们健康成长,效果显著。”

        虽然李莉的第一堂性教育课是1999年开始的,但从1989年走上讲台起,她就酝酿要进行性教育课。10年间,她接触到大量的青少年性心理问题,男女学生之间青春期的懵懂、苦恼使李莉寝食难安。1999年,她开始带一个理科实验班,这给她实施自己的性教育计划提供了机会。

       当时李莉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能给学生上一次青春期教育课——当时的教育生态让她不敢直接提“性心理辅导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把握情感。

       第一节课没有教科书,只有一本由杭州市教科室编制的青春期教育口袋书。这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能够找到的仅有的参考书。

       现在看来,第一节课很简单,只是讲了青春期的一些常识。那堂课除了所讲的内容,李莉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反应。交代了主题,她刚一开口全班就已鸦雀无声。她对视着右边的同学讲,左边同学渴望又热烈的眼神望着她和黑板,当她转过来对视这片渴望的目光,他们却又全都垂下头去。

       讲到青春期女生的第二性征,那两个字李莉始终说不出口,只好改叫胸部。“同学们,青春期女性的第二性征是胸部发达。”男生却不愿意了:“老师,我们的胸部也很发达!”男生的逼问让李莉不得不再一次开口刻意地叫出那两个字“乳房”,惹来全班又一阵寂静。

       性教育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既羞涩又尴尬的第一堂性教育课在一片寂静以及男生偶尔的刁难之后结束了。这堂看起来不动声色的课程却激起了花季雨季涤荡的呐喊。

       过了两天,班里女生跑到办公室:“李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上第二课?”

   “我以为会到此为止了。压根没想过学生还会有这种要求。”李莉追述道。

       于是,李莉精心准备的第二堂青春期教育课在同学们的要求下开始了。那本口袋书里的内容已在第一节课中用完了,李莉于是跑图书馆、逛书店,准备“一本正经”的第二节性教育课。

       第一节课给她的教训是,这是一门科学,教师的羞羞答答说不出口会让那些开放的男生把自己逼到更羞涩的胡同里。讲课的老师都不能坦然,如何教会学生坦然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但是限于当时的教学设备,第二节性教育课仍旧局限在一张嘴和一块黑板上。

       除了课堂上一如既往的安静以及静悄悄的渴望,这堂课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微妙的情感世界下是狂热的青春呐喊。

       直到这一届学生高中毕业,他们都从未明显表示过对这节课的态度。每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常规的课程反馈调查。出乎意料,这个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最喜欢李莉的班会课。

       学校老师很惊讶,一堂班会课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也许这堂课的魅力只有李莉和她的学生们知道。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