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掀起性教育的盖头来——杭师大附中的性教育探索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5-09

   “恭喜有男生喜欢你,老师为你骄傲!”

       李莉认为,自己“正儿八经”的第一堂性教育课是在2002年,那时候她已经是年级组长。

       新世纪给这位年级组长带来了优越的备课条件:电脑、相机、DV,还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一课的主题是“奇妙而烦恼的性心理”。还是那些羞涩又炽热的目光,还是那片涌动着青春呐喊的寂静。李莉的课件做得极其精美,漂亮又富有诗意的插图,各种苦恼又迷人的青春期故事,还有异性交往的引导和讨论。

       课件的最后,李莉点击鼠标引出了这样一段话:男女同学的交往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有益的。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是一种正常、自然和健康的事情,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哪个季节就做哪个季节该做的事情,等到青苹果熟了的时候味道才美!

    “正儿八经”的第二课是一个情景剧,李莉组织学生自导自演:班里一个女同学来自农村,成绩优秀但是条件艰苦。寒冷的冬天生了冻疮。一天班里的男同学为她买了一双棉拖鞋悄悄放在她的课桌抽屉里。女生发现后很恐慌......

       这是李莉曾经遇到的真实故事。当时李老师在这位女生的周记中知道了这个棉鞋的故事和女生的恐慌。她把女生叫到教室门口,这个女生满脸通红,低着头走出来。李莉跟她讲的第一句话是:“恭喜你!有男生喜欢你,说明你作为女孩子是优秀的!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女生听了这句表扬抬起头来拼命地眨着眼睛。她没有想到,班主任竟然会因为这种“难为情又胆战心惊”的事情表扬她。女生进教室前,李莉跟她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这个小情景剧被李莉在故事的每个高潮分割成了几个部分,分别组织班里学生对于男女生青春期的交往展开讨论。有女生说,这个男生有爱心又有责任感,很感动。有男生说,这个爱情故事好美。

       送学生一个安全套:学会保护自己

       讲完了青春期、爱情,下一讲该是性行为和婚姻了。

       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熏染使得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来。一个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用太长的时间、太大的代价、换取了“爱”的经验,连滚带爬地长大了。

       学校为什么不能在学生连滚带爬用“伤痛”来学习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已是副校长的李莉认为,在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以后,老师和家长的态度,远比这件事情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

       对此,任学宝校长很欣赏李莉性教育的“适时、适度、适当”原则。“根据学生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摆脱对性的蒙昧和好奇,培养对性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如何尊重异性和保护自己,从而以理智良好的心态安全地度过充满困惑、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这一课选在学生18岁成人礼的时候,李莉送给学生每人一个安全套。当时的大气候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家长都会用“那个东西”来代替它的科学名称。

       问:这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知道。问:它是干什么用的?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它的第一个用途。但是第二个用途却没有人知道:预防艾滋病。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希望同学们可以用这个东西保护自己,但是它也只能保护我们的身体但是保护不了我们的心理。”

        这堂课的最后,李莉告诉女生: 一个值得去爱的男孩,首先他会爱你胜于爱他自己,如果你的选择是慢慢来,那他一定会等你。还有一句话送给男生:千万不能因为爱一个人而伤害了她。

       23年中,李莉从最开始一个人单枪匹马、零零星星的“掀起性教育的盖头”,到现在学校已经有了近十人的主讲教师团队,她也会频繁接到其他学校的讲座邀请,这让李莉欣慰无比。从上世纪90年代羞答答又充满渴望的学生到现在成熟得更早、懂得更多的学生,李莉觉得自己做的工作还不够。

       在那场家长讲座上,李莉面对570余名家长说:“对于青少年性教育,现在来看,学校是走在家长前面的。分数可以帮助学生考上大学,但是学会怎么去爱、如何理智地爱却可以指导学生整个人生。”(特约记者 鲍丰彩 记者 叶 辉)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