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注重考查综合素养
解读人: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徐凤霞
热点预测:“小论文”考查思维能力
今年《大纲》和去年比没什么变化,但考试越来越重视综合素养能力的考查。曾经有一题是考中国古代史,结果题中把一段文言文引用了,如果学生文言文能力差,那就很可能出现看不懂题的情况。不光文言文,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英语、数学等知识。
根据材料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也成为近年来比较爱考的题,徐凤霞用“小论文”来描述这类题的答法,这样的题需要考生判断、比较、归纳,然后用学到的知识点来表述。但切记用空话,一定要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
备考提示:切忌死记硬背
现在历史学科中背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考生不能再单纯地只注重死记,还要学会全方位地理解历史问题,一些历史命题甚至会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所以建议考生要注意那些最基本的史实,抓住历史学科最基础的内容。
大纲精解: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
历史大纲今年相对于去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有细微调整。历史学科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此外,也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建议:按时间顺序整合历史
现在的历史课本分成了政治、经济、文化,这就有一个弊端,就是学生都分别学了,可不知道在一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
历史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整合,每一个时期都发生了什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这样学生才能有个清晰的概念。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构建时间体系,按照历史时期来学习,这样学生会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贯穿,对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政治:社会热点常作为考题切入点
解读人: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王晓萍
热点预测: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结合
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尤其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各学科的社会功能。
今年《大纲》的内容与去年比没什么变化,但政治需要背的东西很多。
备考提示:知识点考查更隐蔽、灵活
最近几年,基础知识考查更隐蔽、灵活,更看重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可能会将当下热点的新闻、事件等作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像政府工作报告就有可能会出现,但考的内容一定不是政府工作报告,它只是个载体,考的是与之有关的书本上的知识点。王晓萍说,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的知识点要系统,一定是成块儿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多会融合经济、政治、哲学等知识点。
大纲精解:心中牢记每件大事
政治知识点每年变化都不大,主要是根据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侧重点不同有所调整。政治科目仍然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第二轮复习建议:吃透基础知识
政治科目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全吃透,熟记的方式很古老,但或许是最有效的。另外,客观题对于文综合来说很重要,因为文综合35个选择题每题4分,所以很多学生都说这是要命的4分,因为错几道题,分就会大幅度减少。但考生不要有心理负担,一定要敢下笔,相信自己,不能犹豫。
地理:常以热点事件引出知识点
解读人: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王仰东
热点预测:自然地理是重点
根据对往年试题的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此科目中比较重要,其中自然地理更加重要些。图表题常常以近期的热点话题,如某地发生的地震为由头引出整个试题的知识点考查。
备考提示:注意书写规范
通过对往年例题的联系,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欠缺方面,如果自己解决不明白,可以找老师探讨。
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要多用专业术语。如果在考试中把反气旋空气“下沉”写成“下降”,在考试中就会失分。地理也得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往往会在热点问题中,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的掌握情况。
大纲精解:能提出论据进行论证
大纲中要求考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第二轮复习建议:注重图表
地理的第二轮复习,也是同样要把知识点穿成线,注重前后之间的关联。同时在复习当中,学生应该注意地图和表格的结合。考生在做题时,需要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