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当好班主任的秘诀就是爱
来源:合肥日报 作者:费勇 瞿玉林 袁芳 编辑:江淼 时间:2016-10-12

       班主任群体平时和学生接触最多,既是严格认真的良师,更是亲切友爱的益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市众多优秀班主任共同的回答是:爱。的确,爱是最好的教育,是黑暗中的灯火、严寒中的阳光,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期待。我市优秀班主任一直以爱为底色,给孩子们自由生长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始终保持属于自己的颜色。而在爱和自由之外,还有规则。在“爱、自由、规则”这样的教育链条中,孩子的感知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他们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守护神和引路人,是孩子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用爱打开心灵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大杨中心小学的王义新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班上有位学生小强(化名),父亲因车祸去世,上有年迈的奶奶,家里靠母亲收废品为生。孩子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十分心疼。对这样的学生,王老师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与他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使孩子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该同学写道:“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和王义新老师一样,长淮新村小学余桂荣老师也被孩子们称为“老师妈妈”。每年教师节,余老师收到最多的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来信,写信的有刚升入初中的中学生,有在读的高中生,还有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一张张贺卡,一句句感恩,一声声祝福,诠释了30年来余老师倾心付出的满满师爱。每届的学生里总有些有特殊情况的,比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对待他们,余老师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衣物等,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心。渐渐地,孩子们的心门打开了,脸上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余老师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流淌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用爱守护花朵

       叶跃萍老师是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烔炀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八成。叶跃萍老师像留守儿童的“护花使者”,凭借崇高的师德,用爱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用爱为留守孩子们撑起一片亮丽的蓝天。

       留守儿童最缺少的就是亲情,叶老师发动班级任课教师全方位地给予他们亲情的温暖,并做好教学辅导工作。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疼爱,因此,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今年,叶老师新接手了三(2)班,班上有一名学生叫小刚(化名),年纪不大,却是远近闻名的“事儿头”。刚开学不久,有关他的麻烦事就接踵而来: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不做家庭作业,经常捉弄同学,有时甚至和同学打架等。

       叶老师通过了解,发现小刚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过于溺爱,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孤独的他只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叶老师主动找小刚谈心,在课下经常注意他,利用休息时间帮他补课,对于他一点一滴的成绩都及时鼓励。同时,在学校的帮助下,叶老师与居委会联系,通过招募的“爱心妈妈”上门送亲情、送温暖。叶老师还积极与小刚父母进行电话联系和网上交流,到他家与他爷爷奶奶聊天,从家长教育入手。通过多次努力,小刚的爷爷奶奶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小刚的父母也加强了对他的关心。慢慢地,小刚变了,作业完成了,成绩也上来了,“事儿”也少了,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用爱绘就未来

       如果说孩子们是一张白纸,那么老师就是一位丹青能手。六安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孙晶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位“丹青妙手”。作为一名一线德育教育工作者,她每天用博爱的心灵去观察,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用专注的精神去引领,让学生们如小树浸润在春天的雨露里,不断被滋养和温暖。

       孙晶勤于思考,紧紧把握时代契机,结合身边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结合国庆开展“一针一线绣国旗”、“她与祖国共成长”等爱国主题活动,结合雷锋月开展“学习雷锋做日行一善的好少年”假日小队活动等;开展“她是志愿小义工”、“小‘蒲公英’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建队日开展“唱红歌”、学队礼、少先队知识竞赛等少先队系列活动。六安路小学每两年召开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目前已进行了十二届,她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她还组织进行少先队小干部改选、大队委员换届等少先队活动,让队员真正在少先队大家庭中学习生活,感受到少先队的魅力与快乐,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工作中,孙晶把自己的位置定得很低,她的目标是能够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她,让自己真正地走到学生的心里去。因此,对待工作和孩子,她倾注百分百的爱与责任。一方面像朋友那样对待他们,另一方面热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正是这样以心换心的教育方式,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取得诸多实效,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