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在思想观念上,行使教育管理权力的人,应该把教师看成是办学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资源,教师的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的调动、运用和发挥,可以转化为较高的办学效益。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研究者;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制定了教师递进式评价内容。使教师能看到自己的敬业成绩,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步步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实现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由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教师的再发展。帮助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整体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搭建平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优教师队伍,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小学教师“递进式”专业化发展考评方案。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习反思型教师 研究创新型教师 智慧引领型教师
四、考评标准待遇及义务
(一)新星教师(学习反思阶段)
考评标准: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勤奋,乐于奉献。得到学生的喜爱。
2.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自觉参加各级部门要求的培训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
3.课堂教学水平:常态课达到优秀标准;(见实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学术活动:在学科教学中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绿园杯”赛课活动并获得一等奖。
5.教学质量:认真教书育人,切实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达到年组前三名。(见实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奖励机制)量化考核成绩达到平均值。
6.课题研究:参与一个校级或区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具有高质量的、可操作的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
7.教研论文: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市区级论文奖。
8.参加工作5年以内。
承担义务:
1.承担外来听课任务;
2.承担参与学科教学改革的任务;
(二)骨干教师(研究创新阶段)
考评标准: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勤奋,乐于奉献,在教职工中起到模范作用。深受学生喜爱。
2.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自觉参加各级部门要求的培训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
3.课堂教学水平:常态课达到优秀标准(见实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一定的教育和教学风格,在本校具有一定的影响。
4.学术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绿园杯”赛课活动并获得一等奖。每学年在组内举行一次观摩或示范课,并在本校参与组织一次讲座或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
5.教学质量:认真教书育人,切实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达到年组前三名。(见实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奖励机制)量化考核成绩在中上水平。
6.课题研究:主持一个校级或参与一个以上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具有高质量的、可操作的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意义。
7.教研论文: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获得省市区级论文奖。
8.帮带工作:发挥辐射指导作用,与青年教师结成手拉手互助对子,共同学习研讨共同进步。
9.参加工作时间在5到10年。
承担义务:
1.承担外来听课任务;
2.承担开发和整合学科教学改革的任务;
3.外出学习后,承担培训校内教师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