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关注有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初中
横水镇初中是一所农村镇办初中,创建于1984年。学校位于中条山下,涑水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89人,学生1200余人。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正嘹亮的吹响于横水镇初中这方激情飞扬的校园,近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科研兴校之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绩斐然。
横水镇初中确立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此为引领,积极参与山西省教育学会组织的第一轮课改实验,探索高效自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经过探索与实践,自创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不但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社
会美誉度,更为中国的基础教育界送来了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
在实践中创新
横水镇初中的办学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由于是一所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落后,进入2002年,教师队伍又逐渐老化,教学理念滞后,课堂上重教轻学,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出现滑坡,学生流失严重,教师人心不稳。面对这一状况,横水初中人认识到,条件差、环境差、待遇差仅是学校发展滞后的表层原因,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他们最后的选择是要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引进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校本教研的课题。为了把洋思经验落到实处,横水镇初中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设计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备课纸”,规范了教师的备课行为;制定了《横水镇初中教师听课、评课制度》,设计印发了《横水镇初中听课、评课手册》,规范了听课评课行为;创办了校刊《教师教研论坛》,为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搭建了平台;开展“三课两反思”和“同课异构”教育行动研究活动……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非常显著。
2007
年暑假,校委会一班人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回来之后,他们认真分析、研究了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这三所全国初中课改名校的先进经验,经过反复论证,他们认为,东庐经验的精髓在于运用讲学稿引导学生自学,杜郎口经验的精髓在于通过展示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洋思经验的精髓在于强化课堂训练,狠抓知识落实。因此,他们综合了以上三所中学的课改精华,结合横水镇初中实际,自创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
2007 年秋季开学,横水镇初中踏上了进一步深化课改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