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提升
经过7年的实践与探索,横水镇初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
横水镇初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思维水平的提升,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思维更活跃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他们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兴趣比天赋重要,心态比成绩重要,自信比名次重要。
2.
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增强,专业得到成长。
横水镇初中教师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积极开展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已明显得到了改进,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他们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科研意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成功而大大增强。他们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挑战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冲模破模,变有模为无模”,在实验班里已经初见成效。
3.
学校品位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自2008年运城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横水镇初中召开以来,我市13个县市以及来自襄汾县三中,乡宁县关王庙初中,晋城市润成初中、王村初中、星河初中,潞城市三中,朔州市怀仁县四中,太原市52中,襄汾县教育局、长治市教育局、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长子县教育局、晋城市教育局、安徽省霍邱县教育局、新疆克拉玛依自治州教育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教育局等35个县市一批学校的领导
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果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2004—2010年,横水镇初中的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县第一,每年有30﹪的毕业生升入省重点高中,特别是2010年中考,合格率高达95%,在全县遥遥领先。在全县组织的升级调考中,七、八年级合格率均达到100%。
4.
从关注课堂走向关注课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横水镇初中在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的同时,本着“做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的延伸。本学期开设了校本课程“阳光体育”,对全校学生进行队列队形和广播操的训练,效果明显。
30
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响起雄壮有力的《解放军行进曲》,全校学生迅速按班列队,踏着音乐节拍,学生步伐统一,队列整齐,口号洪亮,精神饱满,陆续步入操场,舒展四肢,做广播体操。 “我锻炼、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的口号声,喊出了信念、喊出了气势、凝聚成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奋发向上,荡涤心灵的“精神大餐”。
横水镇初中的课改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的,他们对课改的认识与思考是深刻的:
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素质,又要分数。
没有分数,当下过不了关;没有素质,长远过不了关。而要提高分数,就必须抓好知识落实,抓好堂清;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横水镇初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横水镇初中的交流展示环节,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联系实际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如:巩固提升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进一步落实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
二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关注细节,优化过程”。
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所以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关注了细节,教学过程就能得以优化,课改才会深入推进。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的改了多年了,许多学校也跟着改了多年,但至今仍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课改的理念已经被多次的复述、转述,但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更新,课程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横水镇初中提出了:“关注细节,优化过程,深入推进”。
在学案编写上,首先让老师明确学案的作用,就是导学,因此学案的编写必须能体现学习的过程,如:哪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通过合作研讨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解来完成的。另外,关于课堂探究问题的设置要坚决杜绝习题化倾向,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要重点探究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以达到作一题通一类的效果。
又如,横水镇初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这三个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在深入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教师过分地将时间花费在交流展示这个环节,认为只要展示的学生多,内容多,形式新,课堂就精彩,殊不知这样不分难易、不顾学情的展示耗费了很多教学时间,无法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些知识的落实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如果他们只看到课堂上的热闹,而忽略了知识的落实,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实践中,他们要努力做到既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要使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虚,兼顾学生的状态、课堂气氛、细节的处理等等,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驾齐驱,兼容并包,日臻完美。
三是课堂教学改革要保障学生积极参与的持久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持续性和效果已经成为全省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焦点。他们从课堂评价入手,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把教师集中的评价,与小组内部、学生个体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在欣赏学生,学生在自我欣赏,互相欣赏,大家都在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助人的快乐,学生不仅得到了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实施中得到优化;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实施细则》,对各学习小组捆绑式量化管理;定期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评选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明星等,最大限度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敢于展示、踊跃发言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课改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定势,其发展是必然的。为了使其不断的创新发展,他们将继续努力,继续完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激情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