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谈有效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度”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熊继红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07

        浅谈有效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度”

            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   熊继红

 [ 摘 要] 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设计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问题设计   三个“度”

目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问题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华而不实问题的提出往往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漫不经心,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动辄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问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这些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失去了问题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其教学毫无有效可言。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设计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注重三个“度”,即广度、深度和厚度。

一、问题设计要讲究“广度”

即整体把握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不能太琐碎。要精心设计一、两个大问题,起到提纲挈领、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关键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中。

1 .讲究“广度”就避免了用“满堂问”去轰炸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措手不及,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珍珠鸟》(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文章抓住两只大珍珠鸟的行为变化过程和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变化过程两条主线描写了这个感人的过程。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于是,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两只大珍珠鸟的行为变化和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变化过程的词语。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大珍珠鸟:怕——躲——伸小嘴——伸脑袋——让孩子独自出笼

小珍珠鸟:笼子里——笼子四周——屋里——书桌上——“我”的肩上

3)问题设计:从大珍珠鸟的行为变化和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变化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大鸟对“我”由害怕到信任)引导学生质疑:是什么原因让珍珠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然后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得兴趣盎然。

这一问题,其作用如下:

不琐碎,如一串珠子,串起全文;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会由衷地产生同样的问题:是呀!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后来为什么如此胆大呢?此时,学生就会潜心会文,进入不悱不发的状态;能设疑布阵,造成悬念,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显得问题提出的自然。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去。

2 .讲究“广度”能使问题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问题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当然是传授知识,而巧妙的问题恰恰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的“点睛之笔”和“点睛之术”。就一篇课文而言,几个提纲引领的问题,就能化解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