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谈有效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度”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熊继红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07

二、问题设计要讲究“深度”

这里的“深”不是指设计深奥的问题。而是指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实效,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拿词语教学来说,我们知道,“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没有对语言的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木。而词语又是语言的“根”。在词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问题设计。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语教得“冰冰凉”,学生索然无趣。那么,怎样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呢?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把握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为,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比较容易,他们可以利用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完成;第二个境界为,领略词语的情味。如,“青山绿水”除了知道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之外,还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万水千山”除了知道是指山水的数量多之外,还蕴涵着千难万险的艰辛。因此,在教学时,老师不能让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境界”。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着眼整体,要求透过语言文字,进入意境、进入角色,以获取真切感受,深入领悟。

请看《麻雀》的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麻雀、老麻雀和猎狗,来演一演老麻雀是怎样掩护小麻雀的。

生:学生表演。

师:通过表演,谁来说说“掩护”是什么意思?

生:“掩护”就是老麻雀保护小麻雀,不让猎狗伤害他。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老麻雀在掩护小麻雀时,可能受到哪些危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纷纷举手):老麻雀可能受伤,可能会死……;我觉得老麻雀很勇敢、很爱小麻雀……。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把词语理解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渗透其中的情感联系起来,既培养了语感,又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具有整体性和审美性的特征,这种效果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词语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学得很深入,领略了“掩护”这个词的“第二个境界”,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天然合一。

当然“问题设计的‘深度’”要特别注意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问题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