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国爸妈正在用“军备竞赛”思路毁掉下一代!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11-07
    重点之二:逻辑分析和提炼知识
    学校提供的教材是现成的知识体系,拥有整齐的章节、清晰的逻辑,教师们甚至还会在考试前划出重点复习的内容,生怕学生们遗漏什么。
    然而,自主学习的对象往往不是现成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学习者要从复杂信息中梳理出简洁的情报,进一步总结成知识要点;接下来还需厘清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知识要点搭建成知识体系。
    例如,如果你需要迅速了解一个你原先并不熟悉的行业,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先找一些券商或市场研究机构的行业研究报告。通读这些研究报告之后,就会对这个行业的大致方向有所了解。接下来,应该搜集与这个行业相关的科学文献或新闻报道,对接研究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这种“先搭骨架后添肉”的快速自主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但恰恰被基础教育忽略掉了。
    所以,现实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被中小学教师宠爱的某些“好学生”,参加工作之后表现平庸,甚至对一些重要的事情“一问三不知”,这便是逻辑分析和提炼知识的能力高度弱化导致的结果。
    重点之三:健全和开放的知识体系
    比较健全的知识体系是成功实现“现学现卖”的重要前提。
    各种门类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例如,物理学其实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述,流体力学、量子力学都是用大量微积分公式堆出来的,要想理解物理学就必须有相应的数学基础。
    因此,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什么新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脑中现有的知识体系。
    这有点像自主装配电脑“攒机”的过程:电脑主板其实是最重要的东西,主板上设置了什么数据总线、有多少个扩展槽,决定了将来能够安装哪些额外的硬件来提升系统功能。倘若主板上连个扩展槽都没有,就算有现成的显卡、声卡也装不上去,整个系统也就没什么升级的空间了。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将新的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对接。
    现有的知识越多,为知识对接提供的“接口”也就越多,知识体系健全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聪明的人容易变得更聪明。
    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倒逼基础教育的革命,灌输有限知识集合的传统必定被淘汰,基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普及通识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开放的知识体系,为他们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规律不仅仍然适用,而且显得越发重要。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应该从小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尽早建立比较健全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严重的知识盲区。
    在知识体系比较健全的基础上,以后在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现学现卖”将是未来社会的常态,能够快速实现知识迭代的人才将占有极大优势。
[1] | [2] | [3] | [4] | [5] | [6] 共 6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