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吟诵,让古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03-29
在古代,“读书”是上学的代称,“读书人”是文人的代称,因为“读”是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
古人读书的方式有很多。有带旋律曲调的歌唱方式,有不带旋律曲调的诵读方式;有拖长的吟咏方式,有加叹词的哦叹方式;有看着书的读念方式,也有背书的讽诵方式。古人读书的状态也有很多,有高、低、朗、默、急、缓、恬、苦、长、短、细、漫等,所以有高歌、高唱、高吟、高咏,也有低歌、低唱、低吟、低咏;有朗歌、朗唱、朗吟、朗咏,也有默歌、默唱、默吟、默咏。所有这些方式,统称为“读”,今天则改称为“吟诵”。
现在人们都以为读书的乐趣在于读的内容好。其实对古人来说,“读”本身就是“乐”。曾国藩曾言: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各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其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篇数量陡增。那么,古诗文应该怎么学?
“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说,要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要把课文分析搞得那么琐碎、程式化。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的重要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怎么做?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便会随着声音‘跑’出来。”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说,诗歌一定要会吟诵,才能得到它的精华。
吟诵不仅仅是汉诗文的读法,它还是传统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汉诗文不单是文字艺术,更是声音的作品。声音是有意义的,不仅读法会影响含义,读音也会带来情绪感觉。“世界上有声调语言的民族,它们的诗歌和文章多数天然就是可唱的。我们中国的诗歌传统,是用声音作诗。了解吟诵的老师都知道,一旦吟诵起来,所有的声韵都展示出来,那些古诗是一下子焕发了多大的光彩!就像明珠拂去泥尘,陡然间艳照四壁。”徐健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