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师对于当下受捧的“个性化教学”都有哪些概念误区?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9-08

       “我真的很想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但我觉得这并不现实——我不可能每天为每个学生单独备课。”
       “我很喜欢你今天讲到的东西,但我没有足够的设备为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教育科技专家兰西(Kenya Ransey)日前在教育科技媒体Edsurge网站上撰文称,如今很多教师都反映实现个性化教学很困难,以上只是类似反馈中的两例。
       作为一名实践多年,已经帮助过很多学校的指导者,兰西曾长时间与300多名教师一起工作,也经常能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谈话。她表示教师们都直白地表达了对个性化教学的兴趣,但不幸的是,上文提到的两种观点在教师群体中屡见不鲜。

       “试图清楚定义个性化教学在教育界并不是新现象,这种趋势甚至愈演愈烈。教育家们讨论得越多,我们就越发现自己并不确定该如何定义个性化教育,或者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兰西在文章中表示。
       兰西认为,个性化教学很难定义,因为它对于每一个学生可能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相比于给它一个清楚的定义,她相信厘清在教育界盛行的误解和错误观点,思考个性化教学“不是什么”反而更有用。

       以下是兰西谈到的,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常见的四个认识误区:
       误区1:必须让每个学生自己挑选游戏、应用或线上课程,并在课堂上独立学习自己挑选的内容
       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应该是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兴趣和倾向都要占据一席之地——这一点已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换句话说,比起学习那些设定的课程,当学生学习跟自己兴趣相关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更投入。
       然而让所有的学生从预设项目中挑选一项网络游戏、一个应用、或一套线上课程等做法也并不是真的将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毕竟项目列表也要事先通过人为设定。当然这个方法的方向并没有错,因为它让学生有时间探索并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点非常符合个性化的需求。
       当然,这种方式无疑会花更多时间,而且其中并非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或收集数据,但这个过程的确是在学习。让学生在线上日志或自己的日记本中回想自己那些广泛探索的体验,这也许更有利于师生掌握学习进程。

       误区2:老师们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学习方案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