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师对于当下受捧的“个性化教学”都有哪些概念误区?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9-08
       希望所有的老师看到这一点后都能松一口气。让老师全盘负责所有课堂中的学习计划是工业时代的做法,即一个人做决定,而剩余的人都听从他的指令。
       事实上,在个性化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负责学习计划,所有参与学习过程的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合作完成计划。这就要求传统学校模式中的教育工作者做出改变,因为学到的知识并不应该局限于个体(通常是老师)的眼界、视角或知识水平。
       这个模式也允许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学生的自身兴趣入手,能让他们更乐于参与调查和探索的过程,也将老师从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期望中解放出来。
       在个性化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非泾渭分明,两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扮演过对方的角色——如果这个过程听起来忙碌而复杂,那是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误区3:有些事只有在科技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在个性化教学中,有时候科技的确能简化很多事情。理论上,一台专门的教学设备更利于让学生投入到某项特殊的学习过程中,并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追求自己的目标。科技也能克服物理限制,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但即使科技能从各方面支持个性化教学,它也并不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所在。
       学习是最基本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科技的参与。那么当科技不再处于核心地位,个性化学习又会变成怎样呢?
       兰西曾在一个一年级课堂中观察教师和学生们如何学习关于植物的课程。这位老师对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深信不疑,并将该理论运用到了教学中。
       在课堂上,学生们利用包括文字、音乐、户外活动和科技在内的不同媒介研究自己的课题。在这堂课里,老师鼓励学生们应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模拟教具学习知识。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