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探访在石家庄异地求学的286 名玉树地震灾区孩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华蓉 张婷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10


  孩子们长高长壮了——

  “玉树爸爸、玉树妈妈真好”

  “286个学生,67个孤儿,80%学生的家庭成员有伤亡,100%的家庭财产遭受损失。面对这些孩子你怎么能无动于衷?”玉树民族中学提出:不辱使命,不找麻烦,要让玉树人民满意,让玉树人民放心。

  至今,学校老师们提起校长吕宗海的“三招”依然津津乐道:

  学生们刚到石家庄,吕宗海最强调的第一招是:吃!让学生吃好,他们才能安心。

  7月的石家庄,闷热难耐,40度的气温对来自高寒地区的玉树学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醉氧”、中暑、流鼻血……孩子们一点胃口也没有,有的孩子热得跳进学校的小池塘趴着,老师怎么叫也不肯起来。吕宗海和老师们到处联系,拉来成车的西瓜,备好冰凉的绿豆汤,让孩子们敞开喝,很快就把暑热降了下来。

  玉树孩子爱吃面条,但食堂师傅精心做出来的,孩子们却不爱吃,原因是“石家庄的打卤面和玉树的不一样”。为了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面条,学校领导班子专门开了3次会。食堂师傅又请玉树的老师现场指导、反复练习,最终找到做玉树面条的诀窍,现在,这里的面条和孩子们在老家吃的几乎没有分别。

  孩子们爱吃肉,而且最爱吃牛肉,但是牛肉很贵。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韩保来亲自出面帮忙联系好爱心捐赠单位,专门解决“吃肉的问题”,每天都能保证学生吃上3两牛肉,还有水果供应,加餐有蛋糕和面包。

  孩子们不爱吃青菜,因为老家很少吃到青菜,没有养成习惯。老师们就给他们讲为什么要多吃青菜,讲增加维生素的重要性,不仅讲,还陪着吃。来自十九中的英语骨干教师樊斌仲除了教课,还兼管学生食堂,他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爱吃青菜的不少呢。”

  “只要孩子能吃好,家长就放心了,孩子们也容易适应。”果然,孩子们吃得惯、吃得好,住得安稳了,脸色红润了。

  物质生活虽然好,但学生的情绪还不稳定。白天,孩子们不爱说话,很少露出笑容。课堂上也心不在焉,没有生气,跟不上教学进度。夜晚,陪宿的老师总能发现哭泣的孩子。

  琢磨来琢磨去,吕校长使出第二招:军训,提振士气。

  学校请来了部队的教员,站军姿、练队列、喊口号……这一招真管用,嘹亮的口号让校园一下子有了生气,原来站得歪七扭八的学生全都挺起胸来。

  来自玉树的闹布战斗老师谱曲,王国平老师作词,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歌:“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幸福成长……我们坚强,我们勇敢,我们拼搏,我们意志如钢。”在朝阳初升的操场上,孩子们放声歌唱时,让人仿佛感觉到,冬日的寒意被远远驱散开去。

  为了走进玉树孩子的心,老师们提出双班主任制:玉树来的老师和石家庄本地老师合作,两人负责一个班。生活、思想、学习,滴水不漏,全面关注,无论如何,要让孩子们尽快开朗起来、笑起来。

  白马拉增和更求求忠姐妹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姐姐,姐妹俩几乎不与任何人接触。王鹏老师暗地里观察多时,借助各种机会与她们接触。和她们一起吃饭,让姐妹俩教自己跳锅庄,“哪怕能说上一句话就是成功”,一个月下来,王鹏瘦了十几斤。

  王彦民老师是孤儿班51个孩子的“爸爸”,因为放心不下孩子,每天早晨6点,王彦民就起床,骑车15公里赶到学校;扎西巴丁住院,牛海彬老师每天下课后准时在医院出现;葛爱文老师生病了,她请求医生推迟手术,等学生放假了再做……在玉树民族中学,师生情深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有一天,从遥远的玉树来了一位学生家长,说要找“玉树妈妈”。学校领导和老师听了一愣。原来,孩子们给家里写信打电话时总要说到“玉树妈妈”对自己好。学校经过调查才发现,被学生称为“妈妈”的正是副校长郝丽萍。

  还有王鹏老师,被孩子们称为“玉树爸爸”。王鹏告诉记者,“玉树爸爸”是孩子们对我们所有教师的肯定,我只是其中的代表。

  确实如此,记者找到孩子们问谁是“玉树爸爸、妈妈”,孩子们有各自不同的答案,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生活老师,都是不同孩子眼中的“玉树爸爸”、“玉树妈妈”。

  笑容重新回到孩子的脸上。异地求学的一年里,学生长高了、长壮了,平均长高6厘米,增重9.5斤。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