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性教育进校:名正言顺载不动许多愁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9-22

         愁师资——“低端”不合格,“高端”无处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孩子将越来越不匮乏性知识,性教育如何传递“性道德”更紧要。
   
        如何把握尺度?不仅令当年的授课者无策,至今仍是未解之题。
   
        今年8月,被媒体报道为“北京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问世,其中关于“我从哪里来”章节,该书写道:“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如此描述,外界哗然。有家长斥此为“黄色小书”,也有人称这是“时代进步”。
   
        不止于大众,专业领域的意见也有较大分歧。关于此书,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博客上称,“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就像我们不可以在孩子小学阶段给孩子学习高等数学一样。”但社会学家李银河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点也不超前,这是一种相当不容易的进步。”
     
       “专业的性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者等青少年性教育顶层设计者,尚且没有达成共识,这让一线教师怎么办?”在蔡泳看来,大方向未定,底层教师无所适从。
   
         教材与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为一个连带问题。
   
         9月,当教育部强调要在高校里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就有人指出,在高校里再开设此类课程未免有些迟。事实上,蔡泳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也得到同样的反馈。原来,防艾教育曾在大学里也开展过,在课程结束后的反馈中,大学生们表示,课程内容虽然不错,但感觉已经有点晚了,如果在更早的时候了解到这些知识更好。
   
        相对而言,大学有实力比较雄厚的心理学科作为此类课程师资的补充,而中小学的师资则显得捉襟见肘。观察人士指出,中小学承担性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卫生保健老师,他们普遍年纪较大,或是兼课的、或是濒临退休,这一代沟,让老师感觉授课时尴尬,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好。当然,这也与卫生老师在学校普遍地位低,收入有限,难以吸引高学历者入职有关。
   
        另一方面,虽然性教育课程不是主课,但对教师的要求其实很高,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高。“归根结底,性教育课程不是性知识的传递——要知道现在由于网络传播,孩子们接触此类知识的渠道很多,因此课程应关注性道德传递,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蔡泳直言,性知识,属于认知领域,对于个体而言,知识改变是容易的;而性道德属于行为领域,要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不易。由此,就需要讲授性教育课程的老师有相当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引导学生。
   
    学术圈也认为,合格的性教育老师,应是介于青少年心理学、行为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通才。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