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应培养习惯不是传授知识
郴州市教育局幼教专干罗海娟认为,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同时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
罗海娟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好性格、好习惯、自主自立能力,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不能低于两小时。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时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严重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苏仙区机关幼儿园园长王小琴认为,幼儿园“被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掠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扼杀了幼儿的天性。由于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一年级知识,孩子一上小学,就容易造成“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一些孩子养成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此外,幼儿园提前小学教育拉开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进入一年级后,会给一些没有上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让这些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及恐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幼儿园应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王小琴认为: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要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希望家长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知道早期教育的要求是让孩子了解基本的、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会计算多少以内加减法、会写多少汉字的神童。 本报通讯员 张贵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