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调查:读书不用花钱?广州“贵族”学校今何在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02

20100702082252.jpg

       1993年,广州出现首家高收费民办学校,但市民更喜欢称其为“贵族学校”。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短短两三年时间,“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贵族学校”曾经火爆一时,但现在只有少数坚持到现在,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可忽视的是,“贵族学校”在初始阶段所做的融资探索:募集“教育储备金”,这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商业的第一次联姻的尝试。但在经历储备金禁令和名校办民校对生源的冲击后,高收费学校遭遇资金和生源的双重压力,大批“贵族学校”没能坚持住纷纷倒闭。

  如今,广州的三四家贵族学校要在创建品牌的道路上追求探索。教育专家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就是特色办学,只有特色才能让学校生存并发展。

  英豪学校喝头啖汤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要求为孩子选择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好的全日制寄宿学校,但当时,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与对教育的重视形成矛盾。

  这种需求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1993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创立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借此契机,1993年到1994年,广州市出现一批高收费学校,人们更愿称其“贵族学校”。1993年,广州英豪学校在全国率先采用“教育储备金”模式经营。广州英豪学校1993年开学即募集资金1.5亿元,1994年达到3.7亿元。“民办教育发展最大瓶颈——资金被打开了”。刘沙坦言,广州英豪学校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很大。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