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调查:读书不用花钱?广州“贵族”学校今何在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02

20100702082500.jpg

要打造出伊顿公学那样的学校,民办学校还需努力。

  首轮冲击:储备金改制

  广州华美实验学校副校长刘沙回忆当时的情景表示,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看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机遇。但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连续8次降息,教育储备金模式经营方式存续的基础受到冲击。也使民办学校借助收取储备金变相高息揽储的操作,成为高风险的泡沫。

  1997年,广东华夏学校发生教育储备金还款困难。“有些学校出现‘资金饥渴症’,把钱用到与学校发展无关的其他方面,如果投资不成功风险很大。”刘沙说。

  1999年,广东省教育厅作出决定,自2月1日起,民办学校不准向新生收取教育储备金,新批民办学校也不准收取教育储备金,代之以每年收费制。政策的变化,让一批原来依赖于“教育储备金”的高收费民办学校因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闭。

  在沉重的还款压力下,曾经是中国民办教育旗舰的南洋教育集团也因教育储备金无法兑换,于2005年8月引发挤兑而崩盘,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标志性事件。2002年,广州天河区贵族学校“金钥匙学校”于2002年停办。2002年11月,因拖欠学生家长 2亿多元教育储备金及学位订金而被法院强制拍卖的“广州规模最大贵族学校”——番禺二十一世纪学校,历经三度流拍后,终于以 5794万元价格拍出。

 “不管‘教育储备金’是否合理,但运用民间资金弥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是大方向和大趋势。”刘沙说。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