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调查:读书不用花钱?广州“贵族”学校今何在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02
二轮冲击:名校办民校
如果说民办学校开始基本独立办学、独立招生,与公办学校互不影响。但在名校办民校后,双方则直接交锋。刘沙形象地比喻说“以前纯民校间竞争就像多只羊争吃草,但名校办民校后,就变成牧场之争,得不到牧场者将没得吃。”
本世纪初,广州市公办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展开,出现“名校办民校”。2000年开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等重点公办学校纷纷与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联合新建民校,或者承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
名校办民校,对纯民办学校形成新一轮冲击。这类学校,从数据上看,2003年,广州15所开办高中的民校,在校高中生不到5000人。“(名校办民校)对高收费学校招收优质生源冲击最大。”刘沙说。
成功转制民校14所
民校新生代陆续涌现专家:走特色发展道路
广东英豪学校、广东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则成功实现筹资方式的转轨。据当时报道,广东收取教育储备金的学校中转制成功的学校有14所。在抵御储备金改制的冲击后,“贵族学校”要面对的是名校办民校的竞争,出路何在?
在《峥嵘—广州民办教育三十年》一书中,写道“原来的‘高收费学校’经过剧烈的市场竞争及‘储备金改制’的双重压力后,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多样化的特色课程、多国化的师生结构、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外向型的培养目标’等‘国际化’特色之路。”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也认为,“民办中小学靠什么吸引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而存活下来?走特色办学的路子,成为其正确的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