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粗”“精”得法 教略学不略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23

(一) “导读提示”——教学目标的航标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作用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终极目标,而略读课文课前导语也往往体现了这一特点。“ 家乡的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两个大问题就将学生学习过程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所以,可确定为本文的教学目标。 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积累课文优美语言。在此,我想强调“积累”一词,我以为,略读课安排在一组课文的最后,重头戏应放在“积累”上,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学习方法等,其中包括让学生积累“ 拽紧导语成学习目标航标”的能力。

(二)“导读提示”——教学思路的参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每篇文章入选课本,成为了课文,它就承载了课文的独特意义。”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让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思路,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三者兼容。而导语则是编者的思路的结晶,因为编者在选编课文时已经对整本教材、整组教材以及本文所在的位置和所承载的“课文意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此,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前,应思考紧抓课前导语这根“藤”不放,好在课堂上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顺“藤”摸“瓜”,快又准地找到课文的精髓,并取其精华。《珍珠泉》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懂提示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三)“导读提示”——课堂教学的纲领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略读课文毕竟不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在一课时内完成,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一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二怕上成精读课,所以这种尺度的把握很难,而有了课前导语,就如提起一件衣服的“衣领”,课堂教学就有了主线,顺着这条线,重点部分挖深精讲,其他部分一笔带过,做到了重点突出,抓胡子是胡子,抓眉毛是眉毛。“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有舍才有得”,每节课抓一点训练好一点,这样学生的收获只会更多,学得只会更扎实。《珍珠泉》一课的导读提示语中提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完成。在初读课文后,可以提出问题思考,教师重点指导阅读: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潭水是什么样的?泉水是怎么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然后珍珠泉的特点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珍珠泉四周绿树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答案。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