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粗”“精”得法 教略学不略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23

2 、课文内容“粗”中求“速”

对课文的内容在整体感知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得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粗略的整体认识。

如《一面》中,一位老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鲁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自由读书,足足读了近十分钟后,交流感受,课文的大意已基本知道。同样在教学《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时,老师在初读时也是以“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用比较快地时间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二) 重点感悟:略中求“精”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 把握时要注意这一点,与精读课文有所区别,但也要尽可能觅到“精教精学”的乐趣。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特别是“阅读提示”所要求的重点进行探究时要采用精读方法,通过小组学习,通过研读形式,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感悟,追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1 、点拨主线求“明”

在《珍珠泉》一课教学时,我围绕题眼进行引导:

师: 家乡人为何称它为珍珠泉?你喜欢珍珠泉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具体说说)

生:家乡人称它为珍珠泉,是因为泉水清绿如晶莹的珍珠。

生:我喜欢珍珠泉,因为珍珠泉的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生:水泡可爱如调皮的孩子,所以我喜欢。

生:泉水永不干涸如珍贵的珍珠,所以称珍珠泉。

……

老师在学生理解补充的同时及时引导朗读感悟,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读得有滋有味。

2 、突破重点求“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要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对第一个故事进行略处理,选择第二个故事中母亲对护士说的“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展开精细的教学,具体如下:

1)母亲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可母亲却如此地宽容,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这种宽容?读读课文。 

  4)练习朗读母亲对护士说的话,读出你的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抓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母亲的宽容,从而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使略读教学不泛读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心灵会有较大的触动,对课文的主旨会有较深的体会,从而更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3 、积累语言求“精”

      在教学《珍珠泉》时,在熟读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如“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等等,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教师有感情朗读的带领下,他们兴趣盎然地想象着,朗读着,背诵着。

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4 、书写赏析求“活”

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与之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练笔处”,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让笔尖的滑动,留住课堂的精彩,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如《给予是快乐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书写:

(1) 小男孩的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2)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3)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学生在书写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略读课文虽然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但还可在“情节留白”处填补,实现阅读期待;“言外之意”处揣摩,诠释文本内涵;“结尾延伸”处创造,升华情感体验,让略读课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